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有力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
跨境资金净流入
一季度,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517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介绍,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较快增加。一季度,我国外贸克服外部压力呈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增多。2月份至3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服务贸易、外资企业利润汇出总体平稳。一季度,服务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出同比增长25%,其中旅行项下资金净流出增长12%。
近一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增持债券趋势明显。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涵盖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类机构和商业类机构,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持仓量上升了2700多亿元。今年以来,境外机构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超过9500亿元。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避险功能不断增强,多元化投资价值凸显。
将“债券通”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支持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支持央行类机构根据投资管理需求进行非交易过户……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方积极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推出一系列举措优化投资环境,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保持相对稳定。4月份以来,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与4月3日美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前的水平大体相当。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月份以来,市场整体结售汇意愿和分部门结售汇意愿均为同向变化,表明市场并未单边押注人民币汇率走势,彰显外汇市场韧性。人民银行数据显示,3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8.4%,处于历史高位,表明经营主体应对汇率波动能力较强。
“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稳定,不完全靠利差稳定,更重要的是靠中国经济基本面、靠中国资产价格来稳定跨境资本流动,从而稳定汇率及汇率预期。今年中国5%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和中国资产价格稳定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底气。”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说。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属于市场正常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作用。李斌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较上年均有所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增强,市场预期和交易更趋理性有序。”李斌说,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持续强化外汇形势监测,保持汇率弹性,有效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同时不断丰富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从5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
“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表示,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跨境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要求。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具备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表示,上海将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
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助于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贸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主动开拓多元化市场,稳步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同时,我国企业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培育外贸新模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外贸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固。
外资方面,今年2月份国家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为外资来华展业兴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同时,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
李斌表示,国家外汇局将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继续出台支持跨境贸易发展、便利跨境投融资的政策措施,助力更好稳外贸稳外资。(经济日报记者 姚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