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

pepsi 汽车 6

新年新气象,这一点在广汽集团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春节长假收官之际,广汽集团迎来重要人事变动。2月13日,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第80次会议选举冯兴亚出任董事长,标志着曾庆洪时代的落幕,广汽集团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下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新能源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重构汽车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在这场产业巨变中,作为广汽集团新任掌舵人,冯兴亚肩负着带领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历史使命。

冯兴亚上任后,首要任务是解决广汽集团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难题。

亟待解决的生存难题

广汽集团当前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虽然年销量规模达到200万辆的可观水平,但集团整体盈利状况令人担忧。

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广汽集团预计净利润仅为8~12亿元,同比降幅超过70%。更值得关注的是,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报告期内净亏损规模将达到33~47亿元。这一业绩表现与两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22年时广汽集团年净利润高达80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超过70亿元。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广汽集团归因于价格战冲击、合资业务份额收缩以及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市场压力,广汽集团及其投资企业在2023年投入了约180亿元的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支持。

广汽集团的盈利能力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减弱,这与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剧变密切相关。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新能源技术日益成熟,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市场已进入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低”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过度依赖“两田”(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广汽集团,不得不通过加大终端让利来维持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

雪上加霜的是,其新能源品牌埃安在大众市场面临来自吉利银河、零跑汽车等品牌的强劲竞争,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削弱,销量承压明显。2024年,广汽集团整体销量较上年减少50万辆,这也直接拖累了集团利润表现。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广汽集团2024年销量

业绩下滑的深层原因在于广汽集团单车毛利率偏低。从销量规模来看,广汽集团位居国内车企头部梯队,但2023年其乘用车毛利率仅为2.55%,远低于行业10%左右的平均水平。

同时,广汽集团营运效率也亟待改善。其总资产周转天数高达790余天,远超比亚迪、长城汽车380余天的水平,这不仅意味着运营效率偏低,也暗示企业可能存在过度压缩库存、缩短生产周期等问题,增加了财务风险。

改善集团盈利能力、提高单车毛利,是冯兴亚上任后的关键任务之一。

自主业务“大而不强”

在自主品牌战略上,广汽集团主要布局传祺、埃安、昊铂三大产品线。与上汽集团、吉利等竞争对手相比,广汽采取了相对聚焦的“少而精”路线。这两大品牌均把握住了各自发展的历史机遇,但在市场竞争加剧时期却显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

传祺品牌成立于2008年,正值自主品牌开启“正向研发”之际。彼时,经过前20年左右的市场培育,自主品牌通过模仿、学习以及借鉴等手段,以低端车型入局占据了四成市场份额,完成了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拥有了自主研发的实力和底气。顺应市场趋势,广汽集团推出传祺。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3张图片-芙蓉之城

广汽埃安2024年销量

经过前期市场培育,传祺一度打造出GS4、GS8等爆款油车产品,在巅峰时期年销量超过50万辆,跻身自主品牌头部梯队。其中,传祺GS4在2015年上市当年销量就达到13万辆,两年后年销量一度突破30万辆。

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加之电动化转型步伐偏慢,传祺品牌增长势头逐渐放缓,年销量回落至40万辆。

MPV车型已成为传祺销量支柱,拥有M6、M8、E8 PHEV三款热销MPV车型,去年合计销量约为16万辆,占总比的四成。但问题是,M6、M8尚没有插混版上市。而三款E系列新能源车型,除E8外,其他两款车型销量一般,月均仅在千辆左右。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4张图片-芙蓉之城

埃安品牌是广汽集团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市场的战略载体。2017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新四化”(高端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刚被提出不久,广汽集团就嗅到了新赛道的潜力,发布埃安品牌。

凭借高性价比与领先续航里程等优势,埃安在10-25万元区间取得不错成绩,并在B端市场打开了局面,到2023年销量达到48万辆。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品牌优势有所弱化。2024年,埃安年销量同比下滑22%至37万辆。

与此同时,埃安高端化尝试——昊铂品牌也因市场形势变化而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由于鸿蒙智行强势杀出,叠加小米汽车的横空出世,昊铂首款量产车型昊铂GT出师未捷,产销爬坡缓慢。

从销量来看,传祺和埃安两大品牌年销量都在40万辆左右,在自主品牌中处于头部梯队。但是,一味追求销量而忽视利润的代价是极大的。从财务表现看,现阶段两大品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有限。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广汽集团四家重要合营及联营企业贡献净利润138.6亿元,而集团整体净利润仅44亿元,显示自主业务板块实际处于亏损状态。在合资企业投资收益下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显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提升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而非简单追求销量增长,将是新任董事长冯兴亚的重要课题。

“两田”走低

分析广汽集团财报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转变过程。2018年时广汽集团整体净利润达到109亿元,创下近8年来新高,其中重要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贡献约53亿元,自主油车业务也有数十亿元的盈利贡献。

但从2019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由增量转向存量,资源向头部车企集中,进入淘汰赛阶段。同时电动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迫使车企加快转型步伐。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5张图片-芙蓉之城

广汽本田2024年销量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广汽传祺销量持续下滑,直到去年才恢复到40万辆规模。同时,广汽集团加大了在电动化、智能化两大赛道的投入,将重心转向新能源品牌埃安。仅2023年,广汽集团投入近8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累计研发投入已达450亿元。

投入加大而盈利减少导致自主业务陷入亏损。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5月底,仅广汽埃安累计亏损就达37亿元且呈扩大趋势,至今仍未实现盈利。2022年,时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现在全世界造电动车的,只有特斯拉(比亚迪)赚钱,其他都在亏。”

随着自主板块盈利走弱,“两田”(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成为广汽集团业绩的主要支撑。2018年时,“两田”为广汽集团贡献净利润约51亿元,占比不到一半。但随着两大合资品牌销量增长,“两田”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合计净利润突破百亿元,成为保持集团盈利的关键。

然而到2023年,危机开始显现。由于比亚迪、理想、零跑、吉利银河等新能源品牌崛起,油电同价时代来临。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包括“两田”在内的合资品牌不得不加大终端促销力度以保住市场份额。这导致广汽集团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罕见亏损。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6张图片-芙蓉之城

广汽丰田2024年销量

2024年形势进一步恶化。新能源品牌将纯电动车和插混车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内,“电比油低”趋势明显,极大冲击了日系、德系等主流油车市场份额。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轿车、SUV销量前五名已全被新能源车型占据。雷凌、雅阁这样的传统畅销油车,不得不采取数万元让利策略来维持市场份额。

降价策略让广汽丰田短暂地保住了市场份额,2024年销量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17%,但相较2022年的百万辆规模差距明显。广汽本田更是效果不佳,同年销量同比下降26%。更重要的是,“以价换量”导致盈利大幅下滑。广汽本田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3.3亿元,广汽丰田同期净利润下降63%至33.8亿元。

合资集体走弱的困境短期内难以改善。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之年,价格战、技术竞争和市场格局洗牌将达到空前激烈程度。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由于丰田和本田2025年新能源车型布局有限,产品竞争力有待考验,广汽丰田、广汽本田销量预计将分别下降20%、30%。

在此背景下,冯兴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扭转合资品牌颓势,重新梳理与外资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对于广汽集团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锚定新技术、新产业

智能电动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但其发展规模和制胜技术仍难以准确预判。当前汽车企业都在不断试错中前行,根据市场反馈调整战略方向。

在这场新旧动能交替过程中,ICT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新技术不断涌现。短短几年间,软件和AI深度重构了汽车产业链,端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舱驾融合、压铸工艺等技术逐步改变整车制造流程。与此同时,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也成为车企重点布局方向。

在众多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中,由于无法准确预知未来潜力,企业选准赛道就显得尤为关键,否则可能会被副业拖垮。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说,智能化时代技术迭代速度之快,甚至“有时候连什么概念都搞不明白又发展了,根本学不过来。”

这不仅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更要求企业领导者对新兴产业的市场潜力具备精准的洞察力和预判能力。盲目跟风只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恒大集团进军矿泉水、粮油、乳制品等非主营业务最终惨败,阿里巴巴瞄准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风口设立的达摩院也已解散。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7张图片-芙蓉之城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AI定义汽车、具身智能等技术和产业已成为风口。业内人士指出,从广义上看,自动驾驶汽车也是具身智能的一种形式。随着汽车智能化范围不断扩大,传统汽车领域的竞争边界也在持续拓宽。

车企布局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领域主要基于两个逻辑:一是当下需要,通过智能化噱头树立品牌形象,避免落后于竞争对手;二是着眼未来,具身智能获得了业界和政策支持。该领域虽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前景明朗,是一个值得布局的赛道。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销量也将从0.4万台增至27万台。

但对于各类新兴技术和产业,车企是选择自主研发还是投资孵化相关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综合实力来决定。广汽集团同样面临这样的选择,在布局新技术和产业时,既要考虑当前能力,也要权衡长远发展。

三年“番禺行动”定调

对于当前面临的困境,广汽集团及其新领导团队似乎已有应对措施。

2024年11月广州车展期间,广汽集团宣布启动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将总部迁至番禺汽车城,并将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转为经营管控。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时任总经理的冯兴亚就已确定是该行动的主要执行者,相关消息发布时他基本上都是核心人物。

广汽集团认为,启动番禺行动是顺应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正如冯兴亚所说,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过渡”,产业结构和竞争主体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他强调,改革、调整、转型是广汽集团必须走的道路。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8张图片-芙蓉之城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这一系列变革显示出广汽集团更加聚焦自主业务发展的决心。选择番禺作为新总部地址就很能说明问题,因为番禺是广汽自主品牌的聚集地,不仅有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工厂,还设有广汽研究院、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为提升运营效率,广汽集团设立了产品、财务和采购三大本部,以加强产品研发、降低成本、发挥内部协同效应。

在产品战略上,广汽集团调整了新能源技术路线,广汽埃安将进军增程式、插电式市场,同时与广汽传祺共享平台基础,针对不同消费需求打造特色产品。2025年初,广汽集团还启动了IPD及数字化变革项目。

为加速高端化转型,广汽集团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1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已投资15亿元设立GH项目公司(内部代号),双方将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和生态服务等领域全面合作。

据盖世汽车整理,广汽集团自主板块计划在2025年推出至少7款新车,包括埃安UT、传祺S7、昊铂HL等,涵盖纯电、增程、插电等多种动力形式。与华为合作的首款产品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也将于今年量产上市。目前,广汽集团和华为,双方已开始联合办公。

在营销方面,广汽集团于今年2月宣布推进营销领域整合改革,整合传祺、埃安营销资源,设立传祺、埃安和昊铂三大品牌营销本部。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认为,这种整合有助于减少成本重复,形成营销合力。

在人事制度上,广汽集团在职业经理人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建立以经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智能化领域的布局更是全面。在曾庆洪主导期间,广汽集团投资了地平线和文远知行等企业,涉足智能芯片、无人驾驶汽车两大领域。同时进军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

2024年底,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今年计划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同年底,广汽集团成立全新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也首发亮相。

有业内人士认为,广汽集团布局新兴赛道很有必要。面对销量下滑、埃安IPO进程不明朗以及车市竞争加剧等挑战,其必须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实际上,汽车企业在感知、自动驾驶AI、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拓展具身智能等新领域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些领域刚起步,车企可能还具有一定优势。技术积累、资金实力、政策支持、投资者信心等因素叠加,使得车企在这些新领域大有可为。

广汽“新掌门人”,有怎样的使命?-第9张图片-芙蓉之城

图片来源:广汽集团

作为这些战略的执行者,冯兴亚与前任曾庆洪一样都是“老广汽人”。他自2004年12月加入广汽集团,历任广汽丰田多个重要职位,2008年7月任广汽集团副总经理,2016年11月升任该车企总经理。现年56岁的冯兴亚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产业,其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是重要优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冯兴亚领导下,广汽集团有望加速电动化转型,从以合资为主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

标签: 企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