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

pepsi 汽车 14

汽车之家本期送上2024年第48周周报,临近年底,众多车企都在准备年底业绩冲刺和明年价格战备战。最热议事件是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比亚迪措辞强硬,降幅之大,是惹供应商不满的原因。中国长期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中国汽车行业有规模,无利润,十分脆弱,头部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利润率大多低于10%,上海汽车座椅皮料供应商已经出现工人讨薪事件。

和比亚迪对立的是特斯拉陶琳在微博提到,特斯拉付款周期不仅没有拉长,反而缩短至90天,及时支付供应商款项,降本应该从技术革新入手,不是压榨供应商。特斯拉年末降价冲刺业绩,2025年会出3万以下低价车,或走出低谷。

新势力方面,华为尊界亮相,接棒仰望继续挑战豪车市场,第一家国产百万电车仰望销售疲软,号召力不足+传统豪车降价冲击是主因。

传统车方面,奇瑞西班牙合资工厂首款车型下线,电动车型或推迟至2025年。广汽日野完成股权调整,中方团队占主导,发布电动重卡新车。丰田将在中国推出纯电动福祉车型,银发经济下中国福祉车空缺较大。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一、行业事件

1.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无条件降价10%:措辞强硬,降幅之大,或是惹供应商不满的原因

1. 比亚迪措辞强硬,降幅之大,是惹供应商不满的原因

2. 低价竞争策略导致中国汽车行业有规模,无利润,十分脆弱

3. 头部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利润率大多低于10%

4. 上海汽车座椅皮料供应商已经出现工人讨薪事件

11月27日,比亚迪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起降价的邮件引发热议。比亚迪乘用车事业部在给供应商的邮件中表示,为增强比亚迪乘用车竞争力,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努力、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贴出邮件对话原文,供各位参考(左文是比亚迪发出,右文是供应商回复)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3张图片-芙蓉之城

拓展阅读:

1. 比亚迪公关立即澄清

对于双位数的降本要求,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2.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表示

a. “年降确实是惯例,但是不会达到10%幅度,只是比亚迪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受到更多关注。这个事情有一个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比亚迪预计明年价格战会更加艰巨,明年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都面临更大挑战。”

b. “我觉得是否是恶性竞争还是提高行业竞争力不是看单一供应商情况。如果所有比亚迪供应商都亏损,那么确实带动了行业内卷式竞争,不利于中国整体汽车产业链发展。如果部分比亚迪供应商都亏损,同时有部分供应商能够脱颖而出,在有一定利润率的同时满足比亚迪要求,那么比亚迪则带动了整体行业良性发展。”

c. 此次比亚迪议价信激起风波,或是因为措辞过于强硬,且要求的降价幅度较大。前述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称,汽车零部件年降幅度一般在5%及以下,车市价格战无休无止,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

3. 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没几家利润率能过10%

a. 潍柴动力、均胜电子和立中集团分别主营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和轮胎轮毂。2024年上半年,三家公司的净利润率分别为6.56%、3.09%和3.13%。

b. 华域汽车和宁波华翔是车身附件及饰件领域的两家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率也分别只有4.27%和6.12%。

4. 上海汽车座椅皮料供应商已经出现工人讨薪事件,事发上海闵行

a. 11月21日上午,在上海市闵行区沪松公路与中春路交界处,工人聚集在上海国利汽车真皮饰件(下称“国利”)总部门口讨要薪资。

b. 从2024年3月开始,国利每月按上海市职工工资最低标准给一线工人发放薪水,仅2690元。10月的工资没有发放,2000多名工人受到影响。

c. 2018年国利曾是上海市闵行区纳税大户,主要业务是为汽车真皮座椅面套,历史合作车企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

5. 长城汽车魏建军:

a. 汽车行业规律来看,某一汽车产品投入市场并进入规模发展期后,相关供应商降本是自然规律。但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指出:“超出常规的降本,逼得一些厂家偷工减料,甚至造假。一旦引发质量危机,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6.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

a. 希望优势企业主动行业自律,适当缩短付款账期,降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

7. 比亚迪3季度利润继续新高

a.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比亚迪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

b. 今年1-9月,比亚迪共实现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

c. 比亚迪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27万辆,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5.05万辆,同比增长36.49%。

8. 比亚迪2季度曾加大支付供应商款项,但3季度供应商赊账增加

a. 2季度现金流量表中看出,经营性应付项目大幅减少了505亿元,占到近75%的现金流降额。这意味着比亚迪提前支付了供应商的货款,并没有跟以往一样赊销。

b. 2024年三季度比亚迪应付账款为2375.2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559.3亿元。另外,三季度应付账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39.9%。这表明比亚迪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增加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

c. 2024年前3季度负债中,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增长最大,比亚迪持续增长的应付账款规模,带来较高的经营杠杆值得关注。

d. 特别指出,应付账和合同负债都是不用支付利息的无息负债。合同负债,主要指公司预收经销商的购车款等,在产品交付后就会从负债转化为收入,所以合同负债同样不是真实负债。合同负债表示经销商积极打款提货,是收了钱但未交付的责任。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4张图片-芙蓉之城

9. 比亚迪50%+固定资产都是赊账购买

a. 将2024年三季度末比亚迪账面货币资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等科目合并为现金类余额,金额为1413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8.49%。

b. 固定资产2630亿元,是最大资产科目,占比34.41%。

c. 负债方面,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合计386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50.53%。也就是说比亚迪现存的固定资产中一多半都是应付未付设备供应商的款项。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5张图片-芙蓉之城

短评:

中国车企(油车+新能源车)上半年总利润仅为488亿,不到丰田的50%,单看新能源链条,则是全行业亏损,整车厂如此,上下游企业更是惨不忍睹。在此情况下,比亚迪依然拿到了136亿的利润,比亚迪因为销量十分庞大,供应商即使不赚钱都不得不依靠比亚迪,防止产能闲置造成更大损失。

这种事情最坏的结局怕是发生一场踩踏式的危机,当海外特朗普、欧盟抬高关税、设置技术壁垒等各种手段围追堵截,比亚迪出海出现困难产能回流,国内必然开启一波惨烈的行业出清,依附在比亚迪产业链上的各供应商企业将被瞬间拖垮。

2. 华为尊界亮相,接棒仰望继续挑战豪车市场

1. 国产电动车陆续挑战豪车市场,仰望销量疲软,品牌号召力不足+传统豪车降价冲击是主因

2. 江淮连续5年亏损,曾在新能源赛道辉辉,后面没落

3. 江淮受益华为合作,7月来股价已经翻3倍

11月26日,华为Mate品牌盛典在深圳举行,MAEXTRO尊界品牌正式亮相。首款车型是大型轿车尊界S800,预售价100万-150万元,对标迈巴赫S级。车型具体信息没有公布。

尊界是华为“界”字辈的最新成员,目前华为和四大车企合作打造了四个品牌:分别是AITO问界(与赛力斯)、LEXEED智界(和奇瑞)、STELATO享界(和北汽)以及MAEXTRO尊界(和江淮)。四“界”覆盖了SUV、轿车、行政轿车以及大型轿车市场,共同构成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矩阵。

拓展阅读:

1. 基于问界成功基础,尊界有希望搅动豪华车

a. 问界M7和M9的销量不错,标志着华为智选高端化之路获得阶段性市场认可。以M7和M9成功经验为基础,尊界搅动百万豪车市场希望不小。但百万豪车受众群体的体量本就不大,一是对品牌的光环或许更加看重,二是对于智驾技术的加持不一定有想象中追捧,是尊界需要正视的问题。

b. 尊界作为百万级豪车将不会直接和问界、智界和享界放在同一展台销售,会单独设置体验点。尊界还在挖保时捷、宾利等品牌的销售加入,可见华为想打好尊界这一枪的决心。

2. 江淮受益,股价累计涨幅300%!

a. “尊界”命名确定后,江淮汽车(600418.SH)股价近期涨势不错。自7月以来,累计涨幅已经接近300%,市值一度在11月中旬突破千亿元。不过随后有所回落,截至11月26日收盘,江淮汽车股价收于37.19元,下跌4.42%。

3. 国产电动品牌陆续挑战豪车市场,仰望销量目前只有路虎5分之一

a. 国产电动车冲击豪华市场:问界、理想、蔚来和小米等品牌,持续冲击中高端新能源豪车市场,先后推出超过50万元问界M9、超80万小米SU7 Ultra、以及80万蔚来ET9等。

b. 比亚迪在2023年推出了中国首个百万级豪华新能源品牌――仰望,首款产品是越野车型仰望U8,售价109.8万元。

c. 仰望U8在2024年前九个月共销售6458辆,位居榜单第十,是榜单中唯一的国产自主品牌。销量上,仰望U8远不及路虎、保时捷、奔驰等豪车品牌,仅路虎的揽胜和卫士前九个月销量就近3万台,是仰望U8销量的近4.4倍。

d. 如果只看新能源,仰望U8则是国内百万级新能源车销冠,销量大幅领先保时捷Cayenne E-Hybrid、保时捷Taycan和奔驰S级插混、路特斯EMEYA等车型。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6张图片-芙蓉之城

4. 仰望U8后继乏力,原因是:品牌号召力不足+传统豪车降价冲击

a. 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仰望U8两个月销量分别是1593辆和1652辆,随后便出现了明显的收缩态势。从5月开始,销量每月保持下滑态势,9月的单月销量仅294辆,较历史单月销量高峰的1652辆回落较大。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7张图片-芙蓉之城

b. 2024年1月-10月,仰望品牌累计卖出6841辆,其中越野车型U8有6801辆,纯电超跑仰望U9有40辆。第三款车型仰望U7在2024年11月开始预售,和尊界S800同样定位为新能源大型轿车,售价同在百万元。

c. 品牌号召力不足:社交媒体上,大部分仰望U8车主和准车主对U8本身的产品力比较看好,但也有消费者表示,相对于国际上的百万级豪车来说,仰望的品牌高度还有些不够。

d. 传统超豪华品牌正不断降价:如宾利添越降价几十万元,库里南降价百万元,宝马X7降到70多万元,这些海外超豪华大型和中大型SUV,也夺走了仰望U8的市场份额。

5. 尊界接棒仰望,继续挑战豪华车市场

a. 市场对尊界有热切期待:一是在豪华汽车市场,本土汽车品牌缺位,二是从已发布的问界、智界、享界来看,成绩不错。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8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9张图片-芙蓉之城

6. 江淮连续5年亏损,曾在新能源赛道辉辉后没落,现抓住华为再进军新能源

a. 连续5年亏损。自2017年以来,江淮汽车连续五年扣非亏损,亏损金额合计超过60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营业总收入约达322.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6%,归母净利润约为6.2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31亿元。

b. 江淮曾是最早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阶段的企业,曾是“出道即巅峰”。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12年国产电动汽车销量为8500辆,江淮一家就销售了1422辆,市场占比达到近17%。直至2019年前,江淮新能源个人用户领域的规模仍然领先。

c. 江淮随后在新能源赛道掉队,与优质企业合作。江淮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开始出现同比下滑。江淮汽车开始尝试与优质企业合作。早在2016年江淮汽车先后与蔚来和大众展开合作,但都不太理想。与蔚来合作,曾花费了数十亿元改造工厂;与大众合作打造思皓品牌,该品牌目前已“查无此人”。

7. 鸿蒙智行又为享界S9增加了一个全新版本

a. 享界S9 Ultra长航版,CLTC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816km。由此,瞄准行政豪华的享界S9的产品产品矩阵趋于完善。

b. 8月6日,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享界S9上市,包含高配、低配两个纯电版本,定价分别为44.98万元、39.98万元。这一价格低于5月底开启预售时给出的45―55万元的预售价。

短评:

根据享界S9的表现,对标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等豪华燃油轿车,售价高达39.98万-至44.98万元,9月和10月的销量分别是2163辆和1982辆,合计4145辆,连续两月蝉联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第一名。作为鸿蒙智行新一“界”,尊界预售后的表现,还是值得期待,市场很快会给出答案。

3. 特斯拉年末降价冲刺业绩,2025年出低价车,走出低谷

? 特斯拉当前缺少新产品应对竞争,降价是主要反击措施之一

? 明年出3万美元以下入门级车型,销量会上新台阶

? 中国市场不再是国际车企的高利润市场,要及时调整策略

11月2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消费者在12月31日前下订特斯拉Model Y车型并支付尾款,将获得1万元优惠。这相当于Model Y车型变相降价。

特斯拉当前缺少新产品回应竞争,价格策略是其为数不多的反击措施之一。

特斯拉共有六款车型在售,Model 3和Model Y是绝对销量担当。以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例,Model 3和Model Y的销量占比高达95%。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0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1张图片-芙蓉之城

拓展阅读:

1.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被众多车企对标围猎

a. 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纷纷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作为竞争对手。

这两款车型面临众多竞品。例如近两个月,对标Model Y的新车型多达六款,包括极氪(NYSE:ZK)车型7X、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智界R7、蔚来(NYSE:NIO)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型等。

2. 特斯拉在比亚迪销量差距扩大,各大车企追赶特斯拉

a. 特斯拉曾和比亚迪并列中国新能源汽车“两超”,现在它与比亚迪差距明显拉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特斯拉中国零售量为50.1万辆,同比增长8.3%,市场份额占比为6%。同期,比亚迪国内零售量为289.8万辆,市场份额为34.8%。

b. 其他车企也在迅速追赶特斯拉。2024年前10个月,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特斯拉中国。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理想汽车和赛力斯对特斯拉虎视眈眈。比如赛力斯在2024年前10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速高达497.8%。

3. 中国是特斯拉重要市场,销量拉动的主力

a. 2024年4月以来,商务部和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先后颁布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措施。受到消费政策刺激,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8月后连创新高,特斯拉也是受益者。

b. 正是由于中国市场拉动,特斯拉的全球第三季度销量才实现同比正增长。前两个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连续同比下滑。

4. 特斯拉有可能在2025年走出低谷期

a. 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汽车180.86万辆。

b. 2024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129.4万辆。这意味着,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量需达到创纪录的51.5万辆,特斯拉全年的总交付量才能与2023年持平。

c. 2025年将推出入门级车型,售价低于3万美元。特斯拉预计2025年销量将同比增长20%至30%。

5. 对供应商付钱快,通过技术革新来增效降本,而不是压榨供应商

a. 在2023年,有新能源车企向供应商付款时间接近300天,而特斯拉的付款周期从此前的100多天缩短到了90天左右。

b. 陶琳继续在微博发文表示:“该省省该花花。给供应商快速回款,并不意味着需要提高产品价格。因为,成本控制=技术革新提升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花费

6. 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可能会给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变数

a. 11月14日,路透报道称,特朗普团队计划取消电动汽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优惠。该政策是2022年8月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的一部分。《通胀削减法案》相关措施旨在鼓励美国汽车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并逐步建立起本土供应链。

b. 特斯拉在成本方面一直保持优势,它还与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 300750.SZ )达成技术授权服务合作,尝试在美国本土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马斯克认为取消补贴可能会略微减少特斯拉销量,但会对特斯拉的竞争对手造成毁灭性打击。

7. 国际车企在中国丢失份额的情况和原因

a. 韩系品牌在2016年达到销量顶峰之后就进入下滑状态,美系品牌、欧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在随后几年中的市场份额陆续见顶。

b. 2024年前10个月,德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为14.9%,日系和美系品牌分别为11.2%和6.5%,韩系品牌市场份额仅剩1.6%,其他跨国品牌的市场占比为1.2%。

c. 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景气行情,中国本土车企具备技术积累,大量新能源汽车初创车企也能够较快响应市场变化。

d. 跨国车企的总部和研发职能不在中国,再加上疫情阻隔,它们对中国市场的变化没有直接感知。当时全行业还忙于应对芯片短缺危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被动。

8. 国际车企开始缩减产能,中国市场不再是他们的高利润市场

a. 部分跨国车企已经采取行动削减产能。2024年以来,本田汽车宣布将中国燃油车年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b. 大众汽车集团合资公司上汽大众正在研究关闭南京工厂,此前其上海一座工厂改造后转为承担其他职能。

c. 日产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也关闭了一座年产能13万辆的工厂。

d. 依据国内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计算,2023年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赚取的净利润同比跌去32%,2024年上半年又同比下跌44%。

9. 国际车企需要调整中国市场策略,专注细分领域

a. 跨国车企需要调整中国产品策略,比如专注于一些细分市场或者高端品牌市场。同时,跨国车企要将中国市场定位从过去“最大的市场”“最有效率的工厂”,转为“全球研发中心”。

b. 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供应链具备领先地位,跨国车企可以利用中国这些资源,重塑其全球竞争力。

10. 特朗普关税政策让德国车企担忧

a. 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降幅最大的国家之一,经济学家警告称,德国极易受到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计划设置的贸易壁垒的影响。

b. 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3大支柱―自由全球贸易、汽车工业和北约,现都在同时动摇

c.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德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停滞不前。现在经济学家们已经进一步下调了他们的产出预测。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2张图片-芙蓉之城

11. 德国汽车制造商正面临转型至电动汽车的高昂成本、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成本膨胀的困境

a. 美国占德国所有海外汽车销售的13%,最大的单一出口品类。以及其22%的药品出口。Ifo智库的估计表明,如果贸易战全面爆发,这两类产品的销量都将下降三分之一。

b. 如果中国生产商面临比欧洲车企更高的美国关税,中国车企将选择把打折产品转移到欧盟。反倒有助于缓解欧盟的通货膨胀,但德国车企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利润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3张图片-芙蓉之城

短评:

2025 车市价格战将继续血拼,特斯拉王牌车型降价,老对手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 10%,都在为明年的价格战做准备。国内新能源赛道将迎来新一轮残酷竞争,坊间亦有消息称新款 Model Y 已于 10 月 22 日在上海超级工厂开启有限试验性生产。焕新版Model Y无疑会给车市带来巨大冲击,众多车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蔚来李斌说2025、2026的至关重要的2年,今年,高合汽车、合创汽车、天际汽车已倒下,明年,哪吒汽车也可能面临出局的危机。随着特斯拉、比亚迪掀起降价风暴,众多车企或将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

4. 奇瑞西班牙合资工厂首款车型下线,电动车型或推迟至2025年

?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国,大众雷诺等各类车企生产基地

? 当前最紧缺的是“技术引进”升级基础,在电车时代保持汽车大国地位

11月23日,奇瑞汽车与西班牙车企EV Motors合资生产的首款产品宣告下线。奇瑞成为第一家在欧洲生产汽车的中国车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和西班牙工业与旅游部长Jordi Hereu共同出席上述仪式。Jordi Hereu称,希望两国企业在西班牙开展更多类似合作。

拓展阅读:

1. 西班牙严重依赖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欧洲第2大汽车国如今收缩

a. 西班牙第二产业的规模占比不高,国家严重依赖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历债务危机和新冠大流行后,其经济长期存在结构性问题,临时工等不稳定就业比重过大,导致该国在面临危机时缺乏足够的韧性。

b. 其制造业积淀仍不容小觑。西班牙2024年4月制造业PMI为52.2,高于预期的50.8和前值51.4,与欧洲多国制造业在50枯荣线徘徊的表现相比,这一数据尤为显眼。

c. 2023年,西班牙汽车产量为187万辆,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仅次于德国396万辆的产量规模。且由于长期作为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国际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也使得汽车成为西班牙最主要的出口工业产品之一,常年占出口总额的9%,汽车零部件相关领域也占近3%。

2. 合资公司的首款车型是Ebro品牌下的S700

a. EV Motors是Ebro品牌的母公司。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称,合资双方致力于将Ebro转变为西班牙的主要民族汽车品牌。

b. 奇瑞汽车与EV Motors在2024年4月签署合资协议,约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并重启一座旧工厂。

c. 工厂原本属于日产汽车,2021年停产,现在属于EV Motors。新华社当时报道称,工厂将同时生产奇瑞和Ebro品牌车型,预计产能在2027年达到5万辆,2029年达到15万辆。

d. 双方没有公开合资企业持股比例。奇瑞汽车在合资公司中持股占比40%。除了第一款车型S700,合资工厂将在未来几周内引入另一款车型S800。

3. 车型的生产模式

a. S700和S800车型均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两个版本。新车型初期将在奇瑞汽车中国工厂加工成半成品,之后在西班牙工厂进行组装。到2025年,产品将从中国以全散件形式出口至西班牙,在当地完成组装。

b. 奇瑞汽车合资工厂计划在2025年生产汽车2万多辆,并逐渐扩大在当地销售的网络。到2024年底,Ebro品牌已有30家经销商。

4. 奇瑞受到欧盟关税影响而做出了调整

a. 2024年2月,奇瑞汽车在西班牙推出Omoda和Jaecoo品牌两款产品,包括一款电动汽车和一款燃油车型。西班牙广播电视台称,奇瑞原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Omoda品牌电动汽车,现在已经推迟至2025年。

b. 奇瑞调整计划可能是受到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产电动汽车提高贸易壁垒的影响。10月4日,欧盟成员国表决通过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该措施于10月30日正式实施。

c. 西班牙对欧盟法案投了弃权票。中国行业协会在欧盟投票表决前称,不支持中国企业在赞成加征关税的国家投资建厂。西班牙虽然没有投票赞成,但奇瑞汽车也一度搁置了电动汽车项目。

5. 在欧洲生产除了避税,也要注意技术流失

a. 但对奇瑞而言,除了在海外市场通过零部件本土化来避税,如何在产业链出海、技术输出和保持技术优势之间实现平衡,仍然需要斟酌。

b. 中国并不希望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毫无保留地流向国外

短评:

众所周知,西班牙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拥有从保险杠制造商到冲压技术和电机的强大供应商名单。看起来,这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反而推进了双方合作的进度。

今年,奇瑞首次年内出口突破百万辆,而且以“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的理念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海外当地开展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研发、本地化销售等,致力于做海外市场的“施肥者”,而奇瑞在海外的经验教训,也将成为自主品牌出海的宝贵教材。

5. “银发经济”吸引车企,丰田将在华推出纯电动福祉车型

? 福祉车在中国非常小众,中日销量悬殊,但市场空间大

? 目前福祉车售价较高均在30万以上

11月28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下称“丰田中国”)牛煜透露,中国人口结构呈现中度老龄化特征,重视“银发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多。日本汽车公司丰田计划于年底前在中国推出纯电动车型BZ3的福祉版。

拓展阅读:

1. 福祉车又称无障碍车型,旨在满足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需求

a. 车辆搭载可自动旋转并下降至车外的座椅,乘客可以轻松地从轮椅转移到座椅上,座椅再自动升起旋转至车内。有的车型还可以通过一个升降平台将轮椅和乘客直接转移至车内。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4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5张图片-芙蓉之城

2. 目前福祉车在中国非常小众,中日销量悬殊,但市场暂空白

a. 目前福祉车市场在中国还非常小众。日本每年新车销量约为400万辆,福祉车销量为3万至4万辆。中国国内每年乘用车新车销量为2000多万辆,而包括丰田在内所有福祉车型的年销量仅1000至2000辆。福祉车销量占比在中日两国相差悬殊。

b. 丰田中国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老年人和残疾人总数超过3亿人,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有5000万人,肢体残疾和多重残疾人约为3800万人。

c. 这些人群也有出行需求,而很多人可能不愿意给家人增加负担,主动减少了出行,他们并不知道有福祉车型可供选择。由于福祉车开发成本高,市场却非常小,供应并不丰富。“产品屈指可数。”牛煜说。

3. 目前福祉车售价较高

a. 赛那和格瑞维亚都是MPV车型,福祉版售价较高,都在30万元以上,丰田中国特别开发了售价较为低廉的BZ3福祉版,预计售价在20万元以内。

b. 丰田中国已经在和一些网约车平台接触,希望将BZ3福祉版投入到网约车运营之中,扩大市场认知。丰田汽车还将在北京建设一座专门的福祉车展厅,预计2024年内就能开门营业。

4. 宏观层面,国务院颁发银发经济相关政策

a.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b. 10月,民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

c. 这些文件均提及无障碍出行,包括引导企业生产适应老年人无障碍出行的车型、配置适量无障碍出租车等。

短评:

作为典型老龄化国家,日本针对福祉车颁布了很多扶持政策,比如消费者购车时减免消费税、可以使用无息和低息贷款,在日常使用中,福祉车享受减免汽车税、高速通行费打折等,福祉车可以在一些禁停区域停车等。

中国政府可参考借鉴,鼓励网约车平台等引入福祉车,允许对量产车型进行福祉车改装,放宽福祉车上牌限制,也可以出台购车和用车免税或补贴政策。

6. 比亚迪插混大爆发,欧洲油混车逆势增长体现其犹豫不决

? 比亚迪在纯电放缓背景下,插混同比增速超120%!

? 油电混动车在欧洲的突出表现,正是反应了欧洲在油转电上的犹豫

2024年10月,在比亚迪超过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310912辆为插电混动车,占比约61.9%,插电混动销量同比增长129%,环比增加23%,而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幅14.6%,环比增加15%,两者今年累计同比增加分别为62%和12%。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6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7张图片-芙蓉之城

拓展阅读:

1.比亚迪对特斯拉的超越

a. 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在纯电动销量上首次超越特斯拉,虽然特斯拉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销量上重新扭转局面。

b. 在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在营收上首次超越特斯拉。不管是暂时性赶超,还是持续性赶超,不管在销量和营收上,比亚迪已经对曾在电动车市场所向披靡的特斯拉构成了威胁,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已经出现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2. 比亚迪对福特的超越

a. 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3.5万辆,福特此期间销量约109.5万辆,由此,比亚迪超出福特约4万辆。

b. 根据比亚迪产销2024年10月份快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2657辆。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有望在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保持已有的发展势头,从而有望在今年销量上超越福特。

3. 比亚迪在纯电放缓同时,插电销量上大爆发

a. 在过去的几个月,比亚迪的纯电销量同比增长趋缓,而插电混动销量几乎以翻倍的速度在一路狂飙。

b. 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加37.7%,纯电销量同比增长2.7%,插混同比增长75.6%。而且,纯电销量和插混销量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贡献也出现了重心转移。

c. 去年第三季度,插电混动销量占新能源车总销量的47%,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该比重已经上升为60%。

4. 插电混动车在中国市场已经迎来了增长机遇

a.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数据,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

b. 而且,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呈两位数明显增长,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8.4%和89.7%

5.中国插电车型大增,也影响全球电动车销量格局

a. 据PwC全球电动车销量报告,在其分析的市场中,2023年第一季度,28%的售出车辆为电池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混合动力车。

b. 到2024年第三季度,该比例已上升至41%。这一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来自中国插电混动车市场的快速扩张,自2023年初以来,其规模已增长了两倍多。

c. 中国插电混动车出口也在2024年前三个季度出现了激增,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

6. 欧洲市场在里程和价格上的焦虑最强烈,混动车逆势增长

a. 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近日数据,2024年9月,欧盟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6.1%。四个主要市场中的三个市场表现不佳: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分别同比下降11.1%、10.7%和7%,只有西班牙出现了强劲反弹,增长6.3%。

b. 然而在欧盟新车注册量同比减少、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车增长均趋缓的情况下,油电混合动力车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c. 2024年9月,混合动力(HEV)新车销售同比增长12.5%,并且首次在销量上超过了汽油汽车,占总销量的32.8%。

d. 电池电动车的注册量9月虽上升了9.8%,而其截至今年的市场总量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8%,市场份额由14%下降到13.1%,主要原因是德国市场份额的大幅下降。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9月注册量下降了22.3%,市场份额为6.8%,低于去年的8.2%。

短评:

油电混动车在欧洲市场的突出表现,折射了该市场在油转电上的犹豫,而欧盟国家在电动化转型政策上的不均衡,以及欧盟这个整体在相关政策上的不明朗也加深了市场对电动化的疑虑。

而在疑虑之下,混合动力车是最保守的选择。它既不义无反顾奔向纯电动,也不敢打道回府回归纯燃油,既不激进进取,也不全线退却的中庸之道或许是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权宜之计。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的插混电动车在未来缓解欧洲市场的焦虑上,还是有机会的。

7. 广汽日野完成股权调整,中方团队占主导,发布电动重卡新车

1. 日野曾想凭高端商用车打开市场,但因架构困局,销量反响平平

2. 未来新能源商用车上升空间很大

11月26日,广汽日野发布了一款电动重卡产品T9,这款产品将于2025年上市,售价暂未公布。广汽日野总经理张志勇称,价格上会有“更新的惊喜”。

两个月前,广汽日野完成股比调整,广汽集团获得绝对控股地位,加大力度对商用车板块进行调整布局,推动广汽日野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8张图片-芙蓉之城

全球一周汽车行业资讯- 2024年第48周-第19张图片-芙蓉之城

拓展阅读:

1. 广汽日野生产的重卡车型是当前广汽在商用车领域的主要产品

a. 广汽集团的产品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销量占比微乎其微。2024年前10个月,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52.08万辆,其中商用车仅有461辆。2023年,广汽集团商用车销量为560辆。

b. 广汽日野此前困局和合资公司架构不无关联。这家公司成立于2007年,中日双方股东原本各持有一半股份。进入中国市场后,日野试图以高端商用车打开市场,但反响平平,近年销量持续下滑。

2. 高端商用车市场很有限

a. “高品质、高价位不接地气,高端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评论说,如何让普通司机买得起高品质的商用车,对广汽来说一直是一个课题。

3. 广汽日野股权调整到位,本土团队占主导话语权

a. 2024年1月,广汽集团公告称,将对广汽日野进行股权调整,日野汽车以约3400万元的价格转让部分广汽日野股权,持股比例由50%降至4.83%。

b. 调整后,广汽集团持股比例增至89.72%,广汽日野管理层和核心骨干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其余5.45%的股权。此后,三方股东还将按新股比共同增资近7亿元。

c. 广汽日野此次发布的新能源重卡已换用广汽车标。

4. 中方股东扩股事宜敲定后,立刻向广汽日野注入资源

a. 广汽日野迅速签下千余辆订单。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广汽日野分别与广汽商贸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好来运物流有限公司、广东原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共计1700辆氢能、纯电货车的合作协议,并获得首批100辆订单。

b. 其中广汽商贸物流有限公司为广汽集团旗下物流公司,后两家公司承接广汽集团的运输业务。

5. 重卡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4%升至今年10月的12%,上升空间很大

a. 10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升至24.4%,正处于快速崛起的关键阶段。张志勇补充称,在重卡细分市场,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还仅有4%,2024年前10个月急速上升至12%,预计未来几年将是快速增长的窗口期。

b. 广汽已实现从矿产资源到充电桩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自研自产的电池、原材料保证等要素,能够为新能源商用车提供成本支撑。

c. 受限于电池续航能力,新能源重卡主要应用于煤炭、砂石、钢厂、港口等场景。这些应用场景以标载运输为主,单台重卡每日运行里程在300公里以下,且车速不高,期间还可能面临装卸货和补能排队时间长等问题。

d. 目前市面上的“油改电”重卡普遍存在自重大、耗电高,以及高重心影响安全等使用痛点,而T9是针对上述场景正向研发的新能源产品。

6. 广汽集团退出大巴公司:广汽比亚迪

a. 除了广汽日野的重卡车型,广汽商用车产品原本还包含联营公司广汽比亚迪的新能源大巴。最近数年,广汽比亚迪在广汽集团整体策略中逐渐淡出。

b. 2024年9月,广汽集团在广汽比亚迪持有的49%股权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约为1.04亿元。

c. 在工信部9月公布的第386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信息中,广汽比亚迪自行申请了汽车生产资质注销。

d. 工商信息显示,广汽比亚迪已于11月完成股东变更,如今是比亚迪的全资子公司。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比亚迪此举或是为了在广州电动大巴淘换过程中换取商业机会

短评:

股权调整、增资扩股后,本土团队占据了主导话语权,为广汽日野本地化灵活开发新能源产品奠定了基础。广汽集团目前暂无重回大巴车市场的规划。在新能源公交领域,广汽集团将主要推广祺迹汽车的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产品。祺迹汽车是广汽集团孵化出的科技企业,轻型智能新能源商用车是其主营业务。

标签: 市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