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政治局会议的关键点,聚焦在“底线”和“预案”。风急浪高的外部形势更加考验政策层对于政策节奏和力度的把握,“经贸斗争”比拼的是韧性和耐力,以及随机应变的“后手棋”,因此政策布局呈现明显的“两步走”特征:“底线”要稳、要兜牢,重点在存量政策加速,保民生、稳就业、帮企业、化风险;“预案”要足、要“求进”,新工具、新政策、新模式蓄势待发。
如何“两步走”?第一步看存量政策,“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的题中之义在于加快存量政策的落地见效,比如加快政府债的发行使用、继续化债为微观主体纾困、推进城中村改造等等。
第二步看增量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根据4月政治局会议内容来看,“增量储备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着力保民生”、“大力发展服务消费”、“设立养老再贷款”等,其中最重要的线索便是“稳就业”。
4月政治局会议清晰释放出“就业就是底线”的信号——不仅将“稳就业”置于“四稳”(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首位,同时将“增量储备政策”与“稳就业”并行提及。如何“稳就业”便成为接下来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发力的重中之重。同时,政治局会议提出“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财政上将实行对冲外贸冲击与兜底民生底线“两手抓”。
面对新一轮“经贸斗争”,以内部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早期二十大报告中便强调过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比的是耐力和底气,“善于斗争”比的是制度自信。与2018年的首轮经贸冲突不一样的是,如今的中国能更好地用自身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这从近期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远远高于中国就得以凸显。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