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千亿资金涌入“固收+”产品

pepsi 新闻 6

  今年一季度,债市单边上扬行情暂告一段落,同时DeepSeek掀起的科技浪潮带动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升。如何在越来越不好做的固定收益领域借助资产配置“更上一层楼”,成为投资者当下迫切的诉求。

  在此之际,公募基金加大力度推广“固收+”业务。从2025年基金一季报披露的情况来看,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小于30%在内的“固收+”产品一季度总规模新增超千亿元,相比2024年下半年明显回暖。

  “固收+”业务回暖

  今年一季度,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永赢基金、富国基金等公募机构“固收+”业务成果斐然,“固收+”产品规模增量均在百亿元以上。特别是中欧基金华李成、景顺长城基金李怡文等基金经理管理的“固收+”产品规模增长十分明显。

  以华李成管理的中欧丰利为例,该基金一季度净申购超57亿份,规模新增超62亿元,该产品一举迈入百亿级基金行列。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持有A股、港股、可转债的仓位分别为8.85%、8.56%、7.13%。该基金A份额一季度收益率为1.78%,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

  华李成介绍,股票方面,该基金积极参与港股投资;债券方面,在坚持高等级信用债配置策略的基础上,积极根据市场情况调节债券久期,通过国债期货策略有效管理久期风险;可转债方面,积极参与可转债投资,较好把握了市场机会。

  此外,李怡文、董晗共同管理的景顺长城景颐双利一季度净申购超28亿份,规模新增超50亿元,总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持有股票、可转债的仓位分别为17.99%、20.61%,A份额一季度收益率为0.47%。

  在具体操作上,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介绍说,一季度债券组合以中低久期信用债为主,保持中性偏低久期;可转债方面,更多偏向个券操作,仓位有所回落;股票方面,对部分上游品种进行一定幅度的减持,并增配到更偏内需的品种上,比如食品饮料、医药、军工等领域。

  多策略承接投资需求

  相对而言,永赢基金旗下“固收+”产品规模增量较为分散,基金经理刘星宇、陶毅共同管理的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余国豪、高楠共同管理的永赢稳健增强一季度规模新增均在40亿元以上。

  从一季报的介绍来看,这两只“固收+”产品的投资策略有较大差异。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择机把握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阶段性机会,适时调整组合久期和可转债仓位。一季度在利用债券资产进行防御的同时,加大了可转债、ETF仓位把握市场机会,并适当运用杠杆。一季度,该基金新买入沪深300ETF、红利ETF、证券ETF、银行ETF、中证红利ETF、港股红利指数ETF、食品饮料ETF、红利低波ETF、煤炭ETF、家电ETF等多只指数产品。

  永赢稳健增强以“稳定债底,权益资产增强”策略为主。一季度,该基金A份额收益率达到2.57%,在一季度规模新增超40亿元的“固收+”产品中排名第一。该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超额收益主要靠权益部分的选股和行业配置来实现;债券部分总体保持较低仓位运作,同时通过个券进行波段操作。

  一季度该基金大幅提升权益仓位,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为22.18%,相比2024年末增加超6个百分点。并且,该基金一季度挖掘出多只热门股,如泰豪科技、泡泡玛特一季度涨幅均超过70%,长源东谷、中孚实业、九号公司、比亚迪一季度涨幅均在30%以上。

  “含权量”较低产品更受青睐

  对于一季度“固收+”产品规模回升,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2024年“9.24”行情激发了投资者对于权益资产投资的偏好,并且这一风险偏好的修复是渐进式的。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部分“固收+”产品作为配置工具为机构提供了流动性。

  国海证券研究所发现,一季度规模增长靠前的“固收+”产品最大回撤幅度大多控制在1%以内,收益率基本维持在0.5%以上,在债市回调、股市分化的行情中普遍跑赢了行业中位水平。这表明在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固收+”的定位仍然是稳健的高风险收益比产品。

  华西证券研究所表示,一季度“含权量”较低的“固收+”产品更受青睐。一方面,基于踏空焦虑,不乏资金进场申购;另一方面,本轮增配力量多来源于银行系机构,因风险偏好等因素,更倾向于含权量较低的一级债基、二级债基。

  针对具体的资产配置,国海证券研究所总结称,纯债方面,“固收+”产品整体偏防御,在调降杠杆率的同时,降低了利率债的持仓久期。风险资产方面,“固收+”产品在稳健风格上进行了一定收益增强。其中,股票仓位略有提升,增配黄金等防御性板块和钢铁、汽车等科技相关行业;可转债或部分止盈,持仓价格的中枢有所提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金公司研究部提示,当前“固收+”基金的负债端回撤忍耐度较小,尤其4月遭受外部扰动因素冲击后,部分“固收+”基金已回吐了一季度的收益,资产端和负债端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投资者近期普遍反馈,目前主要关注基金整体的回撤约束能力和投资策略的差异性。

标签: 基金 仓位 产品 可转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