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科技的带动下,保险行业正面临价值重塑。眼下,基于场景的保险产品已初步显露了其市场能力。我们相信,场景需求将会持续带动保险行业实现高增长。”致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保科技”董事会主席马波涛4月22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致保科技披露2025财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6月30日至2024年12月31日(以下简称“报告期”,致保科技收入同比增长74%至1.46亿元,其C端用户突破2000万人,同比增长100%。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在保险行业报行合一的监管新规下,传统保险中介机构业务平均收缩率达35%。对比之下,致保科技的财报数据非常亮眼。
“致保科技已建立前端风控+后端理赔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收费来源不会受单一费差的影响。”马波涛称。
场景化保险:
巨大需求未被满足
如何定义基于场景的保险产品?马波涛向记者举一个案例:养宠物是许多90后、00后的生活方式,当宠物发生医疗需求、宠物主人在线支付诊疗费时,系统会自动推荐宠物医疗险等定制产品。类似的,租车时自动推荐车险、下单旅游产品时“顺势”推荐“行程取消险”、购物时加购运费险等都是基于场景渗透的保险产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场景化保险渗透率较三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但仍有580亿元保障需求未被满足。
“致保科技应该是行业内第一家挖掘到基于场景的保险产品这一市场需求并进行布局的企业。”马波涛称。从应用效果来看,仍以宠物险为例,今年致保科技已通过投资方式进入宠物保险市场,其投资标的过往服务的宠物保险保费规模累计或已逾十亿元。“传统宠物保险产品主要适用于像蚂蚁保这样的大型流量平台销售。我们将寻找线下细分市场,如新宠店、宠物用品店以及宠物医院等,与我们基于场景的保险售卖模式相匹配,并针对这些细分市场定制新的宠物保险产品。”
新保险市场的背后有着社会需求的转变。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统一的保险产品,而是希望获得更贴合自身特定场景和需求的个性化保险方案。“以旅游险为例,出境游复苏带动境外风险保障需求激增;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育消费的升级,对体育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柏文喜称,目前在场景型保险市场已涌现出一些热门产品,但整体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许多空白领域可供挖掘,“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场景下的风险特点,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艾瑞咨询研究显示,中国场景化保险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680亿元,运费险、旅游险、宠物险贡献超60%份额。马波涛表示,公司数字化平台PaaS已沉淀237个标准化解决方案,支持72小时内完成新产品上线,可覆盖无人机表演责任险、电竞选手手部损伤险等新兴场景。
AI工具+全球布局:
技术驱动效能革命
作为中间服务商,致保科技的一头面向消费者的场景需求,另一头则牵着众多的保险产品。如何做好中间的嫁接与桥梁工作?马波涛坦言,这其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工作,也是致保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为了开发“行程取消险”,致保科技接入了气象、航空管制等12类实时数据,可将“行程取消险”的赔付率控制在38%,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同时,系统的核保时效压缩至8秒。“只有提高保险的服务质量,才能既让消费者满意,也让场景平台方安于合作。”马波涛称。
为提升核保效率,提高服务运营能力,致保科技借助于数据化手段,完成了系列工具的开发,既有标准化工具,也可以完成个性化定制。公司CTO王昱刚表示,借助底层技术平台,致保科技可以把产品开发变得像在搭积木那样简易。
“我们推出了多款人工智能产品,包括智能体和人工智能工具,这些产品在风险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波涛表示,人工智能是致保科技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据财报数据,报告期内,致保科技毛利达4256万元人民币,毛利率29%;净利润增加703万元人民币。
技术能力也正通过全球化布局释放更大价值。记者了解到,致保科技旗下马来西亚拉布湾再保险子公司2025年成功获得当地再保险许可并将开展业务,这将是公司业务模式的重要创新拓展。除马来西亚外,马波涛还透露,已与新加坡的保险经纪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从周边国家起步,逐步推广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未来,我们还将考虑进入美国市场,通过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强大的再保险能力,为海外业务提供有力支持。”马波涛称。
波士顿咨询研究预计,东南亚数字化保险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90亿美元,但本土企业技术投入强度不足中国同行的三分之一。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