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秦非子与秦襄公宛如两颗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光芒,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血脉联系,共同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非子:秦国开国之基的缔造者
秦非子,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生活在西周时期。他凭借卓越的养马才能,赢得了周孝王的赏识。当时,周孝王为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侵扰,重视马匹繁育,在汧水、渭水之间设立天然牧场。非子在犬丘时就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巡视马匹饲养情况时,从牧场人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便召见他询问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有高超办法。周孝王十分高兴,命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非子尽职尽责,没过几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且雄峻无比。
为了奖赏和表彰非子的功劳,周孝王想让他继承其父大骆的宗脉,但因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申侯向周孝王进言,周孝王便改变主意,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重新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不过,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尽管如此,非子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为秦国的建立迈出了关键一步。
秦襄公:秦国正式立国的推动者
秦襄公,嬴姓,名失传,是秦非子的五世孙,秦庄公的第二子。他生活在春秋初期,当时秦国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且面临着戎狄的强大威胁。
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灭种之祸。他审时度势,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对付戎、狄围攻,他将妹妹缪嬴嫁与西戎丰王为妻,以期分化戎人。同时,他将都城迁到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占据汧邑膏沃之地,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使秦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被杀,周室危机。秦襄公率兵救周,战功显著。次年,又以兵送王室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赐岐西之地(当时此处实为诸戎所占,平王许以“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秦于是始列为诸侯国。秦襄公在位12年,伐戎至岐而卒,为秦国社会发展和强盛奠定了基础。
血脉传承:从附庸到诸侯的跨越
秦非子与秦襄公之间,通过世代的传承,形成了紧密的血脉联系。秦非子作为秦国的始封君,开启了秦国的发展之路,虽然当时秦国只是周朝的附庸,但他的努力为秦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秦襄公继承先辈的遗志,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凭借自身的才能和智慧,使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实现了从附庸到诸侯的跨越。
从秦非子到秦襄公,历经数代传承,秦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秦非子的养马之功和获封秦地,为秦国提供了最初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资源;秦襄公的护周平王东迁和被列为诸侯,则让秦国获得了正式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二人的努力和贡献,如同两条坚实的脉络,贯穿在秦国早期的历史中,为秦国日后的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
秦非子与秦襄公,一位是秦国开国之基的缔造者,一位是秦国正式立国的推动者,他们之间的血脉传承和历史贡献,共同书写了秦国早期辉煌的历史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进取。
标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