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需求增加 私募多资产策略火了

pepsi 新闻 3

  受外部扰动因素影响,近期A股在指数及个股层面出现宽幅波动,投资者阶段性风险偏好有所调整。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从渠道机构、FOF机构、多策略私募管理人等方面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显示,近期多资产策略在私募市场悄然升温,其突出的风险平滑、分散优势,以及“收益来源丰富”的特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有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和不少高净值个人客户,多资产策略正在从以往的“分散配置工具”逐步转为“核心配置选项”。

  问询与认购量大增

  “行情巨震中,私募多资产策略热了!”上周以来,多位渠道机构人士及私募机构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近期全球股市大幅起落、多类金融资产宽幅波动的同时,私募各类多资产策略的问询、认购量较前期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包括量化多策略、偏主观的宏观对冲策略等。

  上海某中型券商渠道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公司代销的不少多资产策略产品,上周以来的净值表现比较有韧性,甚至一些量化全天候策略和宏观对冲策略产品还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他还说,“最近几天客户电话问询需求特别高,一些原本投固收策略或者中性策略产品的高净值客户,已经调整了自己原先的配置计划。”

  作为一家成立逾10年的“准百亿级私募”,思晔投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显著增加,私募多资产策略因跨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等特性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最近正成为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据该机构了解,最近两周不少聚焦多资产策略的头部私募都在通过线上路演、策略分享会等形式,“向客户普及多资产策略在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中的优势”。

  这一现象与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的观察比较一致。张辉表示,今年以来,机构客户对多资产策略的配置意愿显著提升,一季度机构类客户认购规模同比显著增加,“客户对‘分散风险’的认知已从概念转向实操”。

  与此同时,高净值客户的配置逻辑也在悄然变化。京华世家投资总监纪盈盈称,过去几年市场波动加剧,客户从追求“绝对收益”转向“风险收益匹配”,“资金量越大的客户越关注安全性,多资产策略的接受度随之上升”。纪盈盈进一步透露,今年以来在部分私募的专户业务中,包含海外资产的多策略配置需求有明显增加趋势。

  头部私募的动向,也显露出了一定的风向标意义。知名FOF机构博孚利资管总经理何阳阳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预期收益型产品消失,低波动、稳收益的多资产策略成为资金新宠。”从市场反馈来看,客户对多资产策略的认知从“分散配置工具”逐步转向“核心配置选项”。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富军表示,多策略稳健配置型产品净值近期逆势走强,“市场越不确定,客户对绝对收益的需求越强烈,这正是多资产策略的发力点”。

  策略特色与收益特点鲜明

  私募多资产策略的崛起,与其独特的投资逻辑密不可分。“分散配置是投资过程中唯一的免费午餐。”何阳阳如此概括多资产策略的核心价值。以该机构低波动FOF策略产品为例,这类产品底层资产涵盖股票对冲、可转债、量化及主观期货等多种子策略,通过跨资产动态配置实现攻守平衡。在2024年一季度小微盘股的快速调整中,股票对冲策略虽遭遇回撤,但量化期货策略及时捕捉股指异常波动,反向对冲风险,最终“组合净值的回撤修复时间大大低于单一策略产品”。

  “多资产策略的使命是对抗‘意外’,在动荡市场中准备多条‘救生艇’。”何阳阳介绍。张辉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聚焦期货及衍生品的CTA策略在波动行情中展现出与权益市场的负相关性,成为机构客户配置多资产策略的重要考量,“当权益资产下跌时,CTA策略的收益能有效平滑组合波动”。

  不过,这一策略的“收益天花板”需要得到业界进一步的重视。李富军坦言,在单边牛市中,多资产策略的弹性可能不及权益资产,“比如2024年的‘9·24’行情,多资产组合涨幅明显落后于宽基指数表现”。但在地缘局势动荡或市场低迷期,其严格波动控制和绝对收益特征则表现相对突出。

  纪盈盈进一步补充,没有一种投资策略能成为常胜将军,每年总有一部分策略表现比较突出,也经常会出现过去表现较好的策略在后来的投资中出现显著回撤。多资产策略产品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对不同策略的分散配置,在一种策略表现较好的时期分享回报,在该策略整体进入回撤的时期分散风险。

  发展趋势获业界看好

  “对标海外经验,国内多资产策略的发展空间还很宽广。”何阳阳援引数据称,目前美国多策略对冲基金规模在资管行业占比约35%,而国内则不足15%。这一差距背后,是居民财富“非标转标”浪潮下的巨大机遇。在他看来,与多资产策略密切相关的中低波动FOF可能成为承接这一投资需求的主力载体。

  此外,各类长期资金入市趋势预计同样会为这一策略注入发展动能。张辉认为,老龄化加剧和无风险利率下行,正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向多资产策略倾斜。“海外养老金常以‘CPI+3%至5%’为投资目标,而国内私募FOF通过跨资产配置和衍生品工具,已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潜力。”他表示。

  李富军分析,海外多资产策略发展迅速主要是受到三方面条件支撑:一是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资管市场产生了对债券绝对收益的替代需求;二是随着市场交易量的提升和金融品种、机制的完善,有更多的策略可以落地配置;三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环境中,性价比较高的多资产策略比较优势凸显。李富军预测,伴随着我国利率下行和全球宏观环境持续波动,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绝对收益配置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多资产策略必然会迎来蓬勃发展的空间。

  不过,多资产策略的复杂度也对管理人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何阳阳坦言,即便底层策略类别相似,不同管理人的业绩分化显著,“头部机构夏普比率可达1.5,而中尾部机构可能仅达到0.8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多资产策略能否持续赢得信任、取得快速发展,既取决于管理人对波动率的精准把控,也依赖于行业在策略打磨、创新,以及在投资者引导、教育等方面的深耕。

李春晖

标签: 策略 资产 波动 配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