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思想:战国农家的智慧之光

pepsi 历史 22

在战国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时代,众多学派如繁星般闪耀,其中农家学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念,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想注入了别样的活力。而许行,作为先秦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犹如一股清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影响着后世对农业、社会公平等问题的思考。

许行其人:农家的先驱者

许行,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之间,是东周战国时期的著名农学家和思想家,楚国随地人,与孟子处于同一时代。他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的理念,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他带领着数十名门徒,身着粗麻短衣,在江汉地区打草织席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集体生活。滕文公元年(公元前332年),许行率门徒从楚国抵达滕国,滕文公根据他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佳。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这场论战也让许行的思想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讨论。

君民并耕:平等劳动的理想蓝图

许行思想:战国农家的智慧之光-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是许行思想的核心主张之一。他认为,贤德的国君应该和百姓一同耕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粮食,自己做饭吃,同时还要处理国家事务。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贫苦农民的平均主义和共同劳动的思想,体现了对人人自食其力劳动者的期许。

许行坚决反对国君设立仓库储存粮食、拥有府库积聚财货,认为这是以伤害人民为代价来奉养自己,并否定国君拥有仓库、府库的物权。在许行看来,如果国君不与民并耕,而是像滕文公那样拥有储藏粮食的仓廪和存放钱财的府库,那就是损害民众来供养自己,这样的国君就不配称得上贤。这种对统治者的尖锐批评和控诉,源于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现实背景。他强调国君必须重视农业并亲自耕作,以救时弊,希望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市贾不二:稳定物价的经济诉求

“市贾不二”是许行提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在他主张社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可以用农产品直接去交换手工业品,如帽子、锅甑和铁制农具等,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

许行认为,交换时价格应依据产品的长短、大小等数量、质量来规定。具体而言,市场上布帛的长度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麻缕与丝絮的重量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粮食容量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鞋的尺码相同,则出售的价格相等。总之,同种商品数量相同,则价格相等,市场上的各种物品的价格都有了统一的规定。这样一来,在市场上的同种商品只有一种价格,没有第二种价格,即“市贾不二”。

许行认为,实行“市贾不二”就不会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受欺骗。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贫苦农民对商人利用市场高利盘剥的不满,以及要求调整物价的愿望。与杨朱“为我”“贵己”而又不“纵欲”“侵物”的观点相比,许行的主张更为激进。杨朱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只要求保护其小私有者的财产;而许行则代表贫苦农民的利益,他们一无所有或者有也不多,仅靠双手劳动维持生活,因此更渴望一个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思想影响: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

许行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就与孟子所主张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尽管他的“君民并耕”之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认为只能是一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他的思想却以其独特的光芒,对后世的农业社会和农业思想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行的思想集中显示了劳动农民自食其力的淳朴本色,表达了他们企图解除现实压迫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对想象中平均社会的美好憧憬。他的思想启示着后人要关注农民的利益,重视农业的发展,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当今社会,虽然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许行思想中所蕴含的平等、公平、自食其力等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要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许行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许行思想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农民的智慧和诉求,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