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东举办“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进行解读。
广东省副省长王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将加快打造全球重要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广东,共同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广东是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优势。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同时,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初步建立起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王胜表示,《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务企业为导向,立足于强化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给,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政策措施,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力争实现“六个一批”,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在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方面,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支持;在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方面,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打造广东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
“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各行业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欢迎更多项目积极申报。”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表示,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将给予配套奖励。近年来,广东省财政持续强化对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投入。2025年,广东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接下来,将持续对该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据了解,为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近年来广东已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曾进泽表示,该厅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机器人+”场景应用工作,将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聚焦提高生产效率、赋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民生,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建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孙斌表示,为吸引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在内的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广东、扎根广东,按照广东新一轮的外资奖励政策办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单个外资项目在政策实施期内最高可按照3%奖补比例、封顶1.5亿元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