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再次敲响警钟。基层减负不会一蹴而就,新机制与旧痼疾之间必将经历一段相互角力的过程。在以机制创新推动基层减负的过程中,最紧要的就是防止“人为加戏”,格外警惕形式主义借着“创新内卷”的马甲卷土重来。
基层情况虽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但各项工作的指标任务基本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得在探索更优路径的过程中,机制创新层面的竞争难以避免。所以在工作推进时,既不能假装竞争不存在,也没有办法规避竞争。但竞争不是卷形式、卷任务量、卷加班时长的“内卷”,倘若只靠“花拳绣腿”的表面功夫,不顾扎扎实实的工作落实,那干事创业就只会像一场拔河,只有拉扯,没有进步。
在创新机制的进程中,不妨将“内卷”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其核心出发点,是锚定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被满足、被更好地满足,在磨砺中见证基层工作从摸索试验到成形成熟。在此过程中,如果有谁能让老百姓获益,让超大城市治理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都获益,这就不是内卷了,这是服务维度上的“外卷”、治理模式上的“出圈”,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增强为民服务“好胜心”的独特智慧。
在基层减负的过程中,要持续发力较劲,就要提高自己实打实的竞争力。毕竟干基层工作是想博取名声还是真正担当负责,是想靠搞形式抢占先机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是最公正的试金石,老百姓是最诚实的打分人。对基层干部而言,站稳人民立场,多接触和了解群众,找到老百姓的新需求,去卷民生关怀、卷设施建设、卷协同治理、卷文明传承...看似在各个领域发力“内卷”,实则是在为基层减负赋能,实现减负成果“一减多增”。
基层内卷须得“卷”对地方、“卷”对方向,不摆花架子、不搞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而是要卷基层干部清清爽爽的干事创业精气神,真正重实际成效、重长远利益、重群众获得感,让机制创新的举措成为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这样的治理创新路径才会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
(作者:大兴区瀛海镇 许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