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被称为“Blinkogenic Probe”。该探针采用“靶控自闪烁”原理,在识别特定靶标后会自动激活自闪烁荧光开关性能。这一技术突破了纳米成像的极限,能够实现活细胞内免洗动态超分辨成像。
传统的发光调控策略虽然可以获取稀疏的荧光闪烁信号,但难以在活细胞内进行原位、动态的超分辨率成像。此外,由于缺乏准确的靶点识别能力,超分辨率定位技术会被错误信号干扰。因此,研究团队设计了特定开环比例的罗丹明开关分子,并利用它们开发出了多色自闪烁荧光探针。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出的“靶控自闪烁”荧光探针具有独特的特点。该探针对与靶标结合前保持“沉默”,即不产生闪烁;一旦与靶标结合,其自闪烁性能立即被激活,从而实现了精确的单分子定位。通过引入新的参数“RDC”,研究人员能够量化这一特性,定义为自闪烁激活前后的占空比比值。
利用这一探针,研究团队实现了细胞内动态超分辨率显微镜(SMLM)成像,包括线粒体分裂和接触、细胞迁移和伪足生长等过程。他们还能够精确追踪活细胞中的各种伪足结构,如丝状伪足、片状伪足和隧道纳米管。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和《中国化学快报》上。
标签: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