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几家保险公司的线下渠道车险报价,最低的也要5000多元。在‘车险好投保’平台投保比线下渠道便宜,最低的只要4000多元。”福建的小鹏汽车车主李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这位车主所说的车险好投保平台旨在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1月25日上线。记者调研了解到,上线半个多月来,不少新能源车主通过该平台投保,有车主表示,车险保费“省了几千元”。
车险好投保平台的上线运行是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仅靠保险行业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角度考虑,加强保险公司与汽车行业相关公司沟通与合作,促进新能源车险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发展。
车险保费“便宜了不少”
目前车险好投保在其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上线了投保链接,个人用户在完成账号注册并进行实名认证后,即可进入投保环节。该平台信息显示,其服务对象为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用户,可一起投保新能源汽车交强险和商业险,或者单独投保交强险、商业险。
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是她第三年续保车险,以前没出过险,在线下渠道买车险,各家保险公司报价差距较大,有保险公司报价上万元。李女士通过社交平台知道了车险好投保,就进行了注册使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便宜的公司,交强险和商业险保费合计4200元,车损险保额比线下渠道保额还要高一些。
与李女士情况类似,不少新能源车主表示,车险保费“便宜了不少”。
一位陕西的新能源车主表示,他的车出过一次险,在线下续保时,有保险公司拒保,也有保险公司报价超过6000元,在车险好投保平台投保,保费花了4000元,便宜了2000多元。
据了解,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不到两天,注册用户数已经上万,保险公司完成承保超千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财险行业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实现愿保尽保。
车车科技CEO张磊认为,车险好投保平台的推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新能源高风险车辆的投保难题。利用该平台,新能源高风险车辆个人客户可以在移动端自助投保,降低了投保难度。同时,该平台不对接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部分渠道费用。
据悉,首批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车险好投保平台,包括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申能财险、永安保险,第二批20家左右财险公司将在2月接入。
承保新能源汽车亏损
当前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两难困局:一方面,不少新能源车主吐槽新能源汽车投保贵、投保难,甚至出现被拒保情况;另一方面,作为承保方的保险公司叫苦不迭,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压力。
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状态。保险业共承保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费用)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投保贵、投保难等问题的出现与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出险率高、车险定价不够充分、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等因素有关。
“当前新能源汽车普遍面临维修难、赔付高难题。”张磊介绍,部分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要求事故车回店维修,否则无法享受质保,造成大量性价比高的综合维修厂无法承修新能源汽车。另外,新能源汽车零整比高,尤其是易损件零整比远高于正常水平,而且供货渠道单一。同时,新能源汽车对维修技术要求高,三电系统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新能源汽车出险率相对较高。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保信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新能源汽车凭借低使用能源成本优势,成为营运行业的首选车辆,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不易被外界察觉,相对容易出险。
新能源车险和燃油车险的风险定价存在差异也是造成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的一大因素。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当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1.35],而燃油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5,1.5],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区间尚未像燃油车一样打开。部分新能源货车和网约车的综合成本率可能显著高于家庭自用车,但保险公司受自主定价系数上限的约束,无法开出与车主风险系数相应的保费,造成部分车主无法愿保尽保。
新能源车企下场卖保险被业内看作是破解新能源车险发展难题的钥匙。不过,从比亚迪保险经营数据来看,新能源车企卖保险还面临一定挑战。比亚迪保险近日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1亿元,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全年亏损1.69亿元。同时,该公司2024年的综合赔付率、综合成本率分别为233.92%、308.8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加强产业链协同
为破解新能源车险发展困局,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出车险好投保平台便是措施之一。上述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并上线运行车险好投保平台,是用中国特色方式,统筹行业力量,引导财险公司主动担当作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仅靠保险行业还不够,还需要从整个汽车产业链角度来考虑,险企、车企等各方应形成合力,通过降低维修成本、加强行业数据共享、创新优化产品供给等方式来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题。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新能源车险监管、强化支撑保障等方面对新能源车险发展提出要求。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指导意见》为新能源车险发展指明了方向,关键是要有效落实,行业要按照文件要求,推动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等,使保险公司定价更精准;推出“基本+变动”“车电分离”等模式的车险产品,丰富产品供给,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高经营效益;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提升保险公司风险评估准确性,降低核保、理赔等环节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在创新产品供给上,戴海燕建议,通过引入“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开发专属新能源车险产品:电池单独险、充电桩损失险、电网故障险等,覆盖特有风险;针对网约车等高强度使用场景设计阶梯式保费,按里程或时长计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破解新能源车险发展困局还需加强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戴海燕建议,保险公司应加强与保险科技公司、汽车制造、维修、电池等汽车行业相关公司的合作,定期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新能源车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为新能源车险发展提供更好的产业环境。
当前,智能驾驶备受关注,《指导意见》提到,要主动顺应智能驾驶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前瞻性研究智能驾驶风险,针对智能驾驶模式下风险因素的变化,提前研究智能模块对风险的影响、责任划分与产品创新,开发覆盖技术风险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车主驾驶行为、车辆使用数据,实现精准定价,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险理赔平台,提高理赔透明度和效率,降低欺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