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业素质、稳定增加收入、畅通上升通道 综合施策化解民生服务人才荒

pepsi 新闻 6

  当前,养老护理、残障康复、儿童福利等民生领域服务需求激增,但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近日,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旨在破解该领域技能人才数量短缺、结构失衡、职业吸引力不足等难题。

  民政技能人才涵盖养老护理员、殡仪服务员、矫形器装配工等多种职业,普遍存在“人才荒”。以市场需求旺盛的养老护理员为例,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同时,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民生服务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传统的人才供给模式难以为继。

  针对这些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意见》以“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大维度为框架,通过形成更加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争取到2030年,壮大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大幅提升专业技能素质、稳定增加从业人员收入,推动政策环境、社会氛围、职业认可明显改善。

  解决人才供给不足,要从源头发力。《意见》对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紧缺人才培训,都做了详细安排。其中,在强化紧缺人才培训方面,明确提出两部门要联合设立养老护理员等民政领域紧缺人才培训供需对接平台,动态发布用人单位培训需求目录和培训资源供给目录,主动服务双方精准对接。此外,还对符合条件的参训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适时调整补贴标准。

  改善民政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同样重要。“我们从横纵两向发力。”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长张宇星介绍,纵向上,根据职业发展建设成熟度和社会需求,推动用人单位把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拓展为“新八级工”制,进一步畅通民政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发展;横向上,支持各地探索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专业对应关系,推动高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贯通发展,明晰民政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不少地方推出了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今年,上海市发文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纳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保障范围,对服务满一定年限且达到一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给予相应补贴。此外,符合条件的养老从业人员还可申请上海市户籍。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直接载体。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2017年取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后,我们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评价认定,但养老服务领域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参评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行业面临引不来、留不住人才的困难。”

  近日,民政部、人社部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提出具体任务要求。“质量是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生命线。”李永新表示,要用好养老服务政策指挥棒。民政部将鼓励在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质量评价、补贴支持等工作中,加大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配置情况所占评价权重,并在同等条件下将其作为养老服务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招投标的重要评价指标。

标签: 养老 护理员 人才 技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