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引领进入全面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第六年,也是车市进入极度内卷的第三年。
“三”是中国汉字里极具玄学的数字,在老子眼里:“三生万物”;在理性主义者看来:凡事不过三,预示着一种极限与转折。卷到2025年尽头,究竟是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还是在疲惫中继续挣扎的生无可恋?这个答卷还需要继续耐心等待300多天。
但弥漫在车市的硝烟,即便在春节里也不曾半点停顿。2025蛇年春晚,出现了7个汽车品牌6款车型—— 尊界S800、问界M9、启源Q07、小米SU7、深蓝S09……这些还稍显陌生的名字登台亮相,它们都将是今年轰轰烈烈的车市大战的主角。
2月2日,三家龙头汽车公司纷纷公布了1月份业绩,最先发布的是吉利汽车,它在1月份以26.67万辆,同比增长24.9%的史上最高月销强势开卷;随后比亚迪和奇瑞也各自宣布一月份达成30.05万辆和22.43万辆的销量。
细节是魔鬼,数字亦是。去年以来,虽然有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销售数字拨弄游戏,但排名前三的企业月销如此接近却前所未有的。这其中,吉利国内销量还比比亚迪多了5742辆。就如同在汽车公社年终特辑《2025格局与趋势|(中):三个男人两台戏》中所述:从2025年第一天开始,在广袤中国每一寸土地,三位领先者都将展开一场山河不让的争夺。
鸿蒙智行、小鹏、理想和蔚来也迅速刷新1月份业绩——这是一份和以往都不太一样的排序。鸿蒙智行如愿以偿霸占头牌,小鹏取代蔚来和理想。吉利银河直奔10万辆,变化来得如此气势汹汹。
合资领先者一汽-大众很快也发出了1月份零售14.4万辆的好消息,自信的背后,是许多其它合资公司断崖式下跌的悲怅。“马太福音”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有的也要夺去。”2025年,从合资到自主,马太效应加速,强者恒强,弱者悲歌的故事将贯穿中国车市一整年。
趋势虽然确立,但过程注定动荡。价格战使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经销商与供应商大面积亏损,疲惫与负重成为行业常态。2024年汽车行业收入106470亿元,同比增4%;利润4623亿元,同比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4.3%,汽车行业已经连续第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
当前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政策扶持的热情和消费者日渐降低购买力之间逐渐拉大鸿沟。收入增速放缓、家庭财富缩水,消费预期偏弱,汽车消费动能不足短期无解,“又想卷,又怕死”的纠结中,1600万汽车人新的一年与忐忑和期待携手启航。
春节里,大热的DeepSeek成为中美科技战的绝对热点。它被视为扭转中美AI之争中方落后局面的“DeepSeek时刻”。在汽车行业,一场改变动力电池未来的固态电池时刻,一场决定自动驾驶能力之争的FSD时刻,在2025年都会有新的答卷——但它并非一场完全倾向于中国胜利的答卷!
成书于1930年的《技术与文明》提出“技术体现人性”一说。诞生140年来,汽车把技术和人性之间的关联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古至今,从农业文明到机械文明,再到信息文明,每一次时代的更迭,皆由技术所驱动。中国制造以往更多是全球分工的低价值链层,AI时代,智能化之争把汽车推上战壕的最前沿。
当中国汽车工业不再以规模和制造参与全球分工,而是以新技术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角逐时,140年来已经逐渐固化的汽车行业现有格局分配将打破,在新平衡中,中国必将有别之以往的重要一席。
世界的动荡加剧这一进程。2月1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开始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启动关税战争,随后他就日本和欧盟发布关税威胁,世界经济大战一触即发。汽车正在进入新世界,这是一条140年来西方也未曾走过的无人区,这也是中国汽车突破封锁和围堵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这一路满是荆棘,也无人喝彩,更让每个人身心俱疲。
在写下这篇新春的致辞的时候,恰逢立春,“春”是让人满心欢喜又充满期待的温暖之词。斯日,朋友圈里不仅看到南国三亚和泰国滨海的三角梅随风轻摇,也看到日本大阪城公园里的梅花在寒风中绽放。
中国文化传承中,无论冬日多么艰难,都会从冰雪冻土的罅隙里,去寻找那一弯充满希冀的嫩绿新芽,祸兮福之所伏,迷茫和绝境也是希望在根植与播种。
所以,当你领略过坪山大梅沙璀璨夺目的日出,也见过芜湖夜半天空中最亮的星辰,就像杭州湾正在盛开的迎春花,即便卷入缝隙中,也要顽强生长,在压力中,绽放光芒。
标签: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