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车还能再等等!2025年新能源车,这些关键技术将有重大升级

pepsi 汽车 12

【TechWeb】在新能源车时代,汽车的进化速度可谓一日千里,新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包括AI大模型、智能驾驶等技术都在快速上车,很多我们在几年前不可想象的新技术、新功能,现在都成了标配。

在能源核心技术领域,一方面动力系统创新升级,包括电机以及混动系统的效率不断提升,能耗在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也在快速迭代。

在此背景下,各大汽车厂商都加大了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争取新技术可以被快速量产上车。可以肯定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还会有很多新技术会实现重大突破,或者目前仅在部分高端车型搭载的新技术应用规模显著提升。

在此,我们也总结了2025年汽车行业五大技术趋势。如果您近期有购车打算,又渴望体验最新技术,不妨也可以等一等。

多合一电驱系统普及,能耗进一步降低

对于纯电车来说,续航可能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了,想要提升续航,除了增加电池容量之外,就要想办法降低能耗,而电驱集成化技术是目前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众所周知,电车的核心三大家的电池、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最初各部件分散布局,不但会占用更多的车内空间,同时不同模块需要独立的控制芯片,还要通过额外的线束将各个部件联系起来,工作时的能耗损失也非常高。

要买车还能再等等!2025年新能源车,这些关键技术将有重大升级-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随后,将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MCU集成三合一方案出现,显著提升了效率与空间利用率。再到后来,将OBC、PDU、DCDC等关键部件集成在一起,出现了六合一、八合一电驱系统。

如今,十二合一的电驱系统也已经量产上车,比如比亚迪e平台3.0 Evo,集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控、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器、高低压直流转换器、车载充电器、高压配电单元、自加热模块等一系列关键元器件于一身的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已经搭载于海狮07 EV车型上。

将多个部件集成在电驱系统当中优势非常明显,电驱系统结构变得更加紧凑,进一步缩短整车线束长度、控制芯片数量。减少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让电能转化为动力的效率更高,车辆的续航里程也会因此而增加,

目前,可以做到十合一以上的厂商屈指可数,搭载的车型数量也很有限。但多合一电驱系统是大势所趋,各家车企也在加紧研发量产,可以预见在2025年将有更多车型搭载更加高效的多合一电驱系统。

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提升安全及舒适性

提起智能化,大家想到的可能更多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但其实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底盘技术也在变得更智能。

最近,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智能底盘预研技术,也让智能底盘技术走进大众的视野。

简单来说,智驾与智能底盘融合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超级智能的 “大脑” 和一套灵活协调的 “神经系统”,让汽车变得更加聪明和听话。

智能底盘有几大特点:全面线控化、高度集成化和AI智能化。

线控化实际上就是取消了所有机械连接,完全通过电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包括线控刹车、线控转向和线控悬架等。线控化的好处反应速度快,并且天生就带有安全冗余,更加适合智能驾驶对于安全性的需要。

相比传统燃油车底盘分散式的布局结构,智能底盘采用了更加集中的域控制器架构,将电子控制单元的数量大幅减少,并实现了更好的协同控制。在实际运行中,底盘当中的各个执行器能够共同参与控制,从而提高运动的精度和效能。

要买车还能再等等!2025年新能源车,这些关键技术将有重大升级-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而随着AI技术的提升,车辆的感知系统、传感器系统,以及云端数据可以融合进行工作。比如,当车辆提前感知到前方路面有大的起伏颠簸,智能底盘就会提前调节悬架参数,最大化的抵消颠簸,从而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目前,包括华为、蔚来、小米、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均布局了智能底盘技术,并且已小规模上车。比如,全新上市的智界S7就搭载了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蔚来的天⾏智能底盘也首搭在了刚刚上市的蔚来ET9车型上面。

可以肯定的是,智能底盘将会是继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之后,车企卷的新方向。同时,智能底盘也将在2025年迎来量产元年。

比如,吉利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了能够 “自动控车避险” 的AI数字底盘,预计2025年将正式应用到部分车型上。

此外,奇瑞在2024年10月的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云台智能底盘 2.0 核心技术,预计会在2025年应用到旗下相关车型中。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逐渐上车,车辆智能化更近一步

提到汽车的操作系统,可能很多人还认为只有车内的那块大屏是需要操作系统的,但事实上,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到向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过度的阶段。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辆内部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比如控制发动机的、管娱乐的、负责驾驶辅助的等等,它们各自为政,就像一群人各自干各自的活,配合起来不那么默契。

然而目前在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强烈需求下,对车辆的数据吞吐、系统延时、跨域联动、安全可靠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时就需要车辆核心部件高效协同。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则把这些分散的系统全部整合到一起,让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指挥下协同工作,相当于有了一个 “大管家” 来统一管理,提高了效率。

要买车还能再等等!2025年新能源车,这些关键技术将有重大升级-第3张图片-芙蓉之城

今年7月,蔚来率先发布了行业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据介绍,该系统能够在底层打通智能硬件、计算平台、通信与能源系统,实现对车联、车控、智能驾驶、数字座舱、手机应用等全域应用的统一管理与协调。

目前,除了蔚来以外,华为也已经有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发布,而其他车企也在积极布局,预计2025年将实现真正上车。

对消费者来说,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最直接的好处在于,未来车辆OTA升级将不仅局限于个别功能,从智能座舱到动力输出,甚至到底盘软硬,一切皆可升级。

端到端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智驾进入新时代

从年初的城市无图NOA,到如今爆火的端到端智驾,智能驾驶技术在今年快速发展迭代。

近期,将多模态大模型深度融入端到端智驾成为最新技术趋势,可显著改善车辆对场景、障碍物等要素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交通场景。

过去,智驾更多是基于规则算法,但算法是有限的,当行驶中遇到突发状况,智驾系统就不知如何应对了。近两年,端到端成为了新的技术方向,将智驾规则放到大模型里,经过不断地数据训练学习,智驾系统在接收到道路信息后不再需要规则,经过推理后可以做出更加拟人化的决策,便可应付城市中更加复杂的交通场景。

要买车还能再等等!2025年新能源车,这些关键技术将有重大升级-第4张图片-芙蓉之城

今年年中,理想率先推出了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的方案。VLM相当于智驾系统的一双眼镜,通过车身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以及导航信息,由VLM模型进行推理,可以让车辆“看懂”周围的道路信息。

比如,遇到停车场闸机、ETC闸机等,系统会识别到抬杆后再继续行驶,这就让智驾系统可以真正的做到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再比如,道路上临时摆放的锥桶、占道施工等情况,智驾系统也可以更好的识别到并进行有效的避让,从而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最近,智驾行业出现了一个融合了视觉、语言和动作的多模态大模型范式VLA。不同于端到端+VLM的模式,两个模型是相对独立的,且VLM模型需要单独占用一颗智驾芯片的算力。VLA架构下,端到端与多模态大模型的结合会更彻底,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模型,可以更好的识别和处理行驶中遇到的罕见事件,有效提升智驾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安全性。

目前,端到端融合多模态大模型已经成为行业认可的最新方向,理想已经开展了初步探索。此外,元戎启行则预计在明年推出VLA技术,并将其智驾方案搭载在魏牌蓝山车型上面。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厂商参与进来,2025年智驾行业的迭代速度还将加快。

 

来源:TechWeb.com.cn

标签: 企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