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5月12日讯 5月10日,由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主办、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承办的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白求恩精神与协和医学引领分级诊疗创新发展”学术论坛,于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汇聚各方智慧,共探医疗发展新路径。
记者从现场了解道,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分级诊疗委员会换届选举是由线上线下同步表决,最终全体候选人以 283 票全票通过。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总会副会长陈守龙为新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袁钟为新一届常务副主任委员。
随后,袁钟宣布 “白求恩大讲堂” 公益巡讲、“白求恩志愿者” 与 “白求恩志愿者先锋青年”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传承与实践,为医疗事业注入温暖与力量。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栗龙池作专题报告《新时代仍应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 论白求恩精神的形成、内涵及时代价值》。他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白求恩精神的形成过程,强调其在当前医疗改革、医德建设和基层服务中的重要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钱军以《以患者利益为核心 —— 融合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的协和外科》为题进行报告。他提到,协和外科历史悠久,一直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在当代,协和外科积极引入先进技术,追求手术精细化和微创化,注重多学科协作。例如在复杂肿瘤手术中,外科医生联合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等专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保障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陈罡在《AI 时代是否改变系统医学视角下的内科临床决策路径?》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 AI 时代内科临床决策的变化。他强调临床思维是临床决策的关键,传统内科临床决策依赖医生经验和知识。AI 的发展为临床决策带来新机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辅助医生诊断疾病,提高诊断准确性。但 AI 应用也面临数据质量和算法可解释性等挑战。因此,应将 AI 作为辅助工具,与医生专业判断相结合。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王颖轶带来了《中西医融合创新 —— 肿瘤精准治疗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他分享了自己的中西医融合成长经历,以及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成果,如开设相关课程、编写教材、开展创新教学模式等。在肿瘤精准治疗实践中,王颖轶指出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中西医融合为治疗带来新思路。中医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与西医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相结合,可提升治疗效果。他以 FAME 研究为例,介绍了伏美替尼在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良好效果,同时强调利用科研工具促进中西医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