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元年 92家公司交出年度成绩单

pepsi 新闻 4

  2024年是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即数据资源作为资产被正式纳入会计处理范畴。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21时,共有92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入表总额达24.95亿元。相比在2024年三季报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的55家公司,数量再次提升。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行业领跑的同时,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公司开始尝试数据资产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有利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成熟,带动上下游产业繁荣,同时也能倒逼企业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帮助公司优化财务报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晨认为,未来上市公司将加速推进数据资产入表进程,金融、医疗健康及公共服务等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参与度将显著提升。

  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队伍扩大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得到明确,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正式拉开序幕。2024年底,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提出,要将围绕数据资产台账编制、登记、授权运营、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重点环节,试点探索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

  随着政策方案的出台和细化,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数量与金额也稳步提升。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从一季报的17家、半年报的40家、三季报的55家,增至年报的92家,入表总额也从一季报的0.79亿元增加至年报的24.95亿元。中国移动、云中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4家公司2024年数据资产入表金额过亿元,分别为6.16亿元、4.15亿元、3.79亿元和3.71亿元。

  从行业来看,数据资产入表的上市公司广泛分布在23个行业,计算机、交通运输、通信、传媒、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表现更为活跃,来自食品饮料、基础化工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在尝试数据资产入表。

  从数据资产的具体分类来看,与半年报、三季报类似,无形资产成为主要入表科目,且多数企业数据资源的摊销年限集中在3年至5年。超过60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无形资产”,计入“无形资产”的总额超过13亿元,占比约60%。共有20多家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开发支出”,少数公司将数据资产计入“存货”。

  此外,中国联通等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了更为完整具体的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对数据资产认定细节、摊销方式、影响等内容作出详细说明。

  那么,数据资产入表对企业有何作用?

  一方面,数据资产入表能帮助企业优化财务报表,影响公司资产规模与净利润等。国源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83.91万元,增长33.87%,主要原因之一是数据资源入表。

  另一方面,数据资产入表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数据交易、共享、增值服务提供基础。例如,中国联通通过行业数据库和模型入表,支撑数据产品服务收入。

  数据资产入表亟待规范化

  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入表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引发热议。记者采访了解到,并非所有数据资源都能够成为资产。

  王晨认为,数据资源、数据产品与数据资产的涵盖范围有所不同,其中数据资源涵盖面最广,数据资产的判定最为严格。上市公司在鉴别区分这些概念时,普遍面临困难,需要从数据合规、业务场景、财务核算和内控管理四个方面,以一体化方式解决这一难题。

  他提示,会计准则对数据资产入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之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管理层讨论、ESG报告等补充信息来展示公司所拥有的数据资源与数据产品。

  记者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尽管具备明确的数据资产基础,但在进行数据资产入表时仍较为谨慎。此前在披露一季报、半年报时,一批上市公司因填报错误等问题,后续对数据资产相关内容进行更正、删除。而在2024年年报中,一些曾经在半年报、三季报中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的上市公司,没有继续披露相关信息。

  例如,应流股份、福石控股、河钢股份、中交设计、广州港等多家公司在2024年三季报中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但在年报时披露的数据资产金额为零。

  福石控股表示,基于合理预测,公司子公司所持有的“AI智链数据”和“FlinkAI数据”相关数据资源在“一站式内容创作和营销管理的智能化交易”应用场景下评估价值为1492.53万元,该部分数据价值在会计处理上基于谨慎性原则尚未进行资本化。

  “数据资产入表正在不断规范的过程中,在年报中披露数据资产入表情况的企业态度更谨慎,我相信像一季度那样‘入表后又撤回’的现象将很少出现。”王晨说。

标签: 数据 资产 上市公司 季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