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支出节奏提速 专家:后续政策仍有空间

pepsi 新闻 6

  财经4月21日讯 日前,财政部公布2025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认为,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主因政策效能加速释放、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加之出口继续保持韧性,带动税收收入修复。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分项来看,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加大。

  温彬指出,二季度财政政策将抓好落实,推动财政资金尽快落地,强化对消费和投资的定向支持,对冲外需疲软缺口,同时也为后续可能推出的增量政策腾出空间。

  税收边际变化反映一季度开门红

  收入端,财政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其中,全国税收收入47450亿元,同比下降3.5%;非税收入12739亿元,同比增长8.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32亿元,同比下降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5857亿元,同比增长2.2%。

  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较1-2月加快1.9个百分点。

  “这主要受税收收入降幅收窄拉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认为,3月内需全面发力,外需支撑犹在,工业生产超预期提速,经济活动回升利好税收收入同比降幅收窄。3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2%,降幅较1-2月收窄1.7个百分点。

  分项来看,税收收入降幅收窄,从同比下降3.9%升至同比下降2.2%;基数效应影响下,非税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从11.0%降至5.9%。

  从具体税种收入来看,除个人所得税等少数税种外,3月主要税种收入同比表现较1-2月普遍改善。

  3月工业生产提速,带动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速较1-2月加快3.8个百分点至4.9%;3月消费税收入同比增长9.6%,增速较1-2月加快9.3个百分点,与当月居民消费超预期回升相印证;3月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长16.0%,增速较1-2月大幅加快26.4个百分点,或指向企业盈利边际改善。

  此外,3月进口相关税种收入、车辆购置税收入、房地产相关的契税和土地增值税收入虽同比负增,但降幅与1-2月相比均有所收窄,与当月相关经济活动表现相一致。

  不过,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8.5%。“受春节错期影响,去年集中发放职工年终奖金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多在3月份入库,抬高了基数。”温彬指出。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综合来看,税收的边际变化或主要反映基本面一季度开门红的特征。一方面,1-3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1%,透过以现价计算的增值税发票数据可以精准及时反映不同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居民收入的边际改善,个人所得税收入波动背后主要反映了职工2024年的年终奖金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在2月份入库较多。

  “1-3月出口退税累计达到7549亿元,同比增长14%,说明政策端继续有力支持外贸出口。”李超还指出。

  不过,冯琳谈到,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而税收收入降幅却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价格信号较弱。

  财政支出靠前发力

  支出端,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8717亿元,同比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098亿元,同比增长3.6%。

  分项来看,科技领域投入力度加大。科创方面,科学技术支出占比比1-2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3.2%;民生方面,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卫生健康支出占比分别比1-2月上升0.1、0.6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占比分别比1-2月下降0.8、2.4个百分点;基建方面,整体支出占比19.9%,与1-2月基本持平;债务付息方面,支出占比从3.5%升至4.6%,债务付息压力趋增。

  “支出结构倾向科、教、文旅、社保,‘投资于人’增速高于‘投资于物’。”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指出。

  在冯琳看来,在一季度财政收入表现总体偏弱的情况下,支出端保持发力强度,背后是今年年初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充实了可用财政资金。

  李超判断,未来中央财政支出或延续偏强态势,特别是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随着中央层面谋划更多事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的增速或保持高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他预计,后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将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广义财政同样呈收支分化特征。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11%、支出同比增长11.1%。

  “反映了广义财政托底较去年更加积极。”对此,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分析,一方面或有去年底未使用完毕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资金在今年年初形成支出;另一方面尽管用于“两新”“两重”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未发行,中央已提前安排了“两新”预拨付资金810亿元用于以旧换新、“两重”资金230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可在一季度形成支出。

  “今年以来财政节奏前置特征明显,响应了‘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的政策精神。”吴棋滢表示。

  不过吴棋滢也指出,仍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延续去年四季度特征,非项目建设资金在一季度仍占比较高,化债类地方债占比为47%左右;二是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仍有待加快。

  记者注意到,4月16日,财政部公布2025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于4月24日启动发行。

  “这一节奏较去年前置一个月,或为后续加码预留空间。”吴棋滢认为,目前市场对财政扩张力度进一步加大亦有所预期,若至年中基本完成全年发行目标,则可为后续追加留下更充足的空间。(作者:

标签: 收入 预算 税收收入 增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