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A股市场整体低开高走,大消费与泛科技主线均有所表现,带动沪指收获日线八连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280.34点,涨0.13%;深证成指报9759.05点,跌0.16%;创业板指报1908.78点,涨0.09%。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995亿元,自4月3日以来首次跌破万亿元关口。
首发经济概念大涨
在扩内需的背景下,大消费持续成为近期盘面最强主线。首发经济概念昨日大涨,亚振家居收获涨停,全聚德涨超6%,风语筑、兰生股份、米奥会展等涨超5%。
消息面上,据浙江省商务厅网站4月17日消息,近日,浙江省商务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首发经济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是引领消费潮流、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繁荣的关键。
浙江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品研发、生产、服务、发布、展示、推广、销售等首发经济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以创新为动力、产业升级为导向、融合多元消费场景的首发经济生态圈。全省引进各类首店2000家以上,高能级首店200家以上,其中全国级别及以上首店超20家,孵化浙江本土首发品牌50个以上。
此前,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为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提出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等八方面举措。
华安证券分析表示,首发经济近年来成为市场焦点。首发经济通过创新消费模式,激发市场潜力,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升级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发经济核心特点是“首次亮相”,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需求,也为企业创造了市场热点,推动产业链创新。
半导体板块显著复苏
泛科技主线昨日局部活跃,半导体板块涨势突出,芯朋微、思瑞浦涨超10%,中颖电子涨超8%,瑞芯微、富满微涨超6%,AI芯片龙头寒武纪上涨4.80%。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金额2024年达到1171亿美元,较2023年的1063亿美元增长10%,重回高增长轨道。其中,晶圆加工设备的销售额增长9%,其他前端细分领域的销售额增长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在先进逻辑、成熟逻辑、先进封装和高带宽存储器(HBM产能扩张方面的投资增加,以及中国投资的大幅增长。
东吴证券分析表示,2024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来自美国的金额约为337亿元,比重约为20%,看好后续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先进制程而言,随着国产设备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突破与成熟,且进口设备成本至少增加50%,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看好前后道半导体设备以及零部件厂商。
国盛证券认为,美国挑起关税争端背景下,为保障供应链安全,设备厂商积极导入国产上游零部件。当前国产零部件渗透率仍较低,随着国产零部件供应商与设备厂及晶圆厂紧密合作,看好未来零部件国产化率加速提升。当前国产厂商不断拓宽电子材料品类布局,打开了多个增长曲线。
逆势资金的支撑作用显现
近期,沪指收获日线八连涨,从盘面上看,资金大幅流入宽基指数ETF构成显著的资金面支持。
华泰证券分析表示,逆势布局资金净流入放大,为近期A股提供资金支撑。一是上周宽基ETF净流入1596亿元,单周净流入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结构上以净流入沪深300、中证1000为主;二是产业资本转向净增持,上周净增持60亿元,创2024年以来新高;三是回购规模增加,上周回购规模创2025年来新高,回购预案规模仍处于今年以来高位,此外上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合计增持1800亿元。
华泰证券认为,关税政策博弈是主导近期市场波动的主要变量,其本身可预测性较低,但伴随着中央汇金等机构入场、逆周期对冲政策预期强化等,市场开启超跌反弹,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对于市场整体,当前下行风险显著降低,一方面中国版平准基金增持力量规模大、态度坚决,有利于稳定市场参与主体信心;另一方面此前A股风险溢价对风险计入已较为充分,反映投资者情绪释放或较为充分。
节奏上,华泰证券判断,美国“对等关税”对出口的影响或将在今年二季度显现,全球增长亦可能在二季度放缓,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稳内需政策以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潜在影响,从而进一步夯实一季度以来内需回升的基础。关注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及节奏,比如出台更大范围的促消费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资规模,以及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