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4月15日讯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产业,近30年历经四轮明显的周期波动,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回溯过去,从1988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管控后的首轮迅猛发展,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朔州假酒案冲击下的首次调整;从2001年从量税政策驱动的高端化转型,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商务需求下滑的二次调整;从2009-2012年“黄金十年”的量价齐升,到2012年“八项规定”与塑化剂事件后政务需求受挫的第三次调整,行业在波折中不断成长。
当下,白酒行业正处于第四轮周期,消费场景缺失、经济疲软加剧商务需求下滑、行业库存周转延长,中小酒企出清,头部企业靠控量保价维持价格体系等问题层出不穷。
但整体来看,白酒行业在面临重大挑战时,总能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转变市场定位、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等方式,实现行业的复苏与新一轮增长。
对此,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明久品类(上海酒业发展中心主任么久明表示,中国白酒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与销售型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行业特征,当前虽受多重因素影响,但发展韧性依然延续,且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白酒行业均能够成功穿越周期并带来新一轮的增长与发展,在第四轮周期中,白酒行业虽然短期内仍在调整,但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长期向好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发生变化。
白酒行业复苏曙光初现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是白酒行业第四轮大周期的筑底阶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白酒的产能,从2016年高峰时期的1358.4万千升,下降到2024年低谷期的414.5万千升,降幅超过60%。但同比来看,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降幅明显收窄。在这背后,是行业主动去库存、调结构带来的变化。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的宽松以及经济修复预期的不断升温,使得终端需求初步显现企稳迹象,资本市场情绪也先于产业开始回暖。中国酒业协会预测:“春节前后有关机构市场调研显示,春节前后白酒整体符合预期……整体态势2025年优于2024年,酒业前景一片向好。”
部分券商在春节调研结果后发布研报称,春节白酒终端销售整体符合预期,动销下滑比例有所收窄,渠道信心有所修复、压力有所缓解。
在前不久的成都中国酒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曾提到,随着政策加码和经济韧性增强,白酒板块的底部机会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年初显现。
在么久明看来,当下,白酒企业应主动降速,夯实基础,合理设定预期值,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发展周期。
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酒业最快会在2027年全面回暖,2028年迎来新的发展。”未来的一段时间,从业者们需要一边降低预期,一边制定目标,从容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盯着目标,就会想解决困难,从而行稳致远;盯着困难,目标自然会模糊,陷入逆水行舟。
除此之外,么久明还提到,确保经销商盈利空间,减轻经销商运营压力,重构厂商关系;顺应消费需求,提升产品价值,让消费者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高品质白酒;最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和谐共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落地。
政策+市场双向赋能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下,近期白酒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动作也引人注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13日,年内已有4家白酒企业发布回购公告,5家企业发布增持公告,此次A股白酒板块回购与增持涉及金额最高达86.66亿元。其中,贵州茅台将60亿元投入注销式回购,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增持资金中,甚至出现了银行专项贷款的身影。
事实上,自2024年沪深交易所“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超1600家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白酒板块可谓是“一马当先”。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从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联动层面,专项行动引导资金向优质白酒企业集中,使得头部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长期资金和机构资金的流入,为白酒板块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随着专项行动的推进,机构投资者在白酒板块中的占比逐渐提高,其专业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策略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减少短期投机行为,稳定市场波动。此外,也吸引了更多个人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丰富了投资者结构。而且,专项行动的开展表明监管部门对白酒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增强了市场对白酒行业的信心。同时,酒企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等方式,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而这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活跃表现,不仅诠释了白酒行业的长期主义发展理念,也进一步说明资本市场与白酒行业关联紧密。
众所周知,资本的流入和流出直接决定了白酒企业股票的涨跌,例如在白酒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09-2012年,经济高速增长,资本普遍看好白酒行业的高盈利性与稳定性,大量资金流入,推动茅台、五粮液等头部白酒企业股价持续攀升。反之,当资本对白酒行业预期转弱,开始抛售股票,股票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股价就可能下跌。像2012年“八项规定”与塑化剂事件后,资本对白酒行业尤其是政务消费相关的高端白酒前景担忧,资金流出使得白酒企业股价大幅受挫。
可以说,资本对于上市酒企股价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么久明看来,各大机构、券商等应高瞻远瞩,坚定看好白酒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同时,广大投资者也应秉持价值投资理念,选择长期持有白酒相关股票,共同维护股价稳定,助力白酒市场在稳定中持续向好,续写白酒行业新篇章,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在白酒行业第四轮周期筑底迈向复苏的关键节点,资本应秉持长期主义的态度看待白酒股。白酒行业具有长期稳健增长的特性,尽管短期内可能会面临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其品牌价值、文化属性以及消费刚需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持续的增长潜力。资本应关注白酒企业的内在价值,包括品牌力、产品结构、渠道能力等,选择那些估值合理、业绩稳定增长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享受行业长期增长带来的红利。同时,资本也应关注行业周期变化,在行业底部适当增加配置,在行业过热时保持谨慎,通过逆周期操作来优化投资收益。
“白酒行业一直以来践行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堪称股市的‘定海神针’,更是资金理想的避风港。”么久明进一步表示。
品质与文化双轮驱动,拓展消费边界
白酒作为承载千年文化的特殊饮品,品质始终是其立足市场的根本。以泸州老窖为例,国窖1573源自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至今且原址原貌保护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独特的酿造工艺与悠久的窖池历史赋予其卓越品质。
在品质坚守的基础上,白酒企业也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一些企业着眼于产品口味创新,通过调配不同比例的基酒,或引入新的酿造工艺,研发出更具层次感、口感更丰富多元的白酒产品。例如有的酒企推出了融合果香、花香等独特风味的白酒,既保留了白酒醇厚的传统口感,又增添了清新怡人的气息,吸引了众多追求新鲜体验的消费者。
从文化层面来看,白酒企业不断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品牌竞争力。众多酒企通过举办文化节、建设酒文化博物馆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白酒的酿造工艺、历史传承等文化元素,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价值的情感需求。
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其成为传播白酒文化的载体。在消费场景方面,白酒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创新。除了传统的餐饮、礼品等场景外,一些企业开始开展沉浸式品鉴、酒旅融合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白酒的魅力,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与粘性。
当下,酒企也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同时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对消费者的服务意识,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年轻人,让年轻人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