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车主在驾驶过程中将辅助驾驶功能当作全自动驾驶使用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该司机不仅双手离开方向盘,甚至本人也离开了驾驶座位,完全依赖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操控。这种行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许多网友表示担忧,认为如果辅助驾驶技术被这样滥用,应当考虑暂停相关功能的使用,或者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不当操作。还有人建议,对于此类行为应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比如吊销驾驶证,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责任。
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作出回应并强调,当前市面上销售的所有智能驾驶车辆,其自动化水平最高仅达到L2级。这意味着这些车辆的功能仍然属于辅助驾驶范畴,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自动驾驶技术按自动化程度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其中L0、L1和L2级别的系统均只能提供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此外,现行法律法规明确指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尚未有任何一款达到L3级及以上的量产车型上市。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主体依然是驾驶员,而非汽车制造商。由于责任界定不清,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这也成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公众应提高对辅助驾驶功能的认知,避免因误解而产生危险行为,同时行业与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道路安全。
标签: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