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上市企业年报的陆续披露,国内头部人身险公司最新的经营成果浮出水面。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2024年,中国人寿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714.57亿元、2610.80亿元、1705.11亿元、1060.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3%、2.8%、5.3%,中国平安未在年报中披露该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整个寿险行业正处于从“规模转型”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阶段。上市人身险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渠道产能,保费规模、新业务价值等核心指标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新业务价值实现大幅增长
一年新业务价值是人身险公司新业务为投资者所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公司的业务潜力。
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5家险企新业务价值普遍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甚至实现了三位数的大幅增长。具体而言,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达458.05亿元,使用2023年经济假设评估,同比增速为24.3%;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为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太保寿险为172.82亿元,同比增长57.7%;新华保险为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人保寿险为50.2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114.2%。
业内人士分析称,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之所以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主要缘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各险企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大力提升代理人产能,增强了业务拓展能力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报行合一”政策落地以及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导致保险公司银保渠道费用率降低,有效推动了负债成本的下降,进而提升了新业务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有增有减,但新业务价值均出现了显著提升。以新华保险为例,2024年,该公司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516%。银保渠道对公司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达40%,较2023年提升了27%;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样表现出色,实现了62.7%的大幅增长。
“外部环境的变化为银保渠道的业务提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认为,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攀升,得益于多重原因。2024年,监管部门在银保渠道推行了“报行合一”的政策,险企通过前端的成本控制和中后台的精益化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从产品端回馈客户,从公司端创造价值。此外,去年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1+3”限制的放开,也让公司拥有了与更多网点渠道合作的基础,为银保渠道业务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浮动收益型保险价值显现
在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浮动收益型保险的价值更加凸显。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成为五家上市险企共同提及的转型方向。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持续推动产品和业务多元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截至目前,公司业务形态进一步丰富,浮动收益型产品和业务占比快速提升,转型成功;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提出,将加大保障型产品及长期分红、万能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供给力度;太保寿险总经理李劲松称,要契合目标客群需求,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险为核心的浮动收益型产品创新。
分红险是典型的浮动收益型保险,其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兼顾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保险保障功能与投资增值功能。对险企而言,有助于更有效地应对利率下行周期中资产配置所面临的挑战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减轻利差损风险的影响。
“此前预计,全行业分红险占比将达到50%以上,目前来看,基本符合预期。分红险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占比会持续增加。”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副总经理郭晓涛在谈及分红险业务时表示,未来,分红险能否给客户和公司带来足够收益的关键在于投资回报能力。中国平安有信心在今年及未来通过分红险为客户带来超越市场平均的投资回报,进而增强分红险的竞争力。
新华保险总裁、首席财务官龚兴峰表示,保险业“新国十条”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在2025年公司整体业务布局中,在新契约方面,分红型产品占比将不低于30%。“2025年,新华保险将通过加大培训、推广、销售力度等一系列‘组合拳’,重点推动分红险转型,有力地改善未来业务结构,提高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他说。
康养医疗生态布局提速
从五大上市险企的年报可以看出,康养与养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养老品质要求的提升,险企纷纷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与布局。
“2024年,中国人寿新增商业健康险保险金额超过80万亿元,各类健康保险产品和业务服务数亿人。”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表示,未来,健康险仍然是中国人寿重点聚焦的险种,也将进一步推进健康保险实现从单一的风险保障到“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保障方案的升级,在提升人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同时,更积极的助推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年报还显示,上市险企在养老产业的加速布局尤为突出。例如,中国太保将“大康养”列为公司三大战略之首。据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介绍,大康养战略是公司应对人口老龄化,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布局。截至2024年底,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其中已开业运营社区达到9家,长住长者超1300人,南京、上海普陀两家社区入住率已超80%。
新华保险副总裁秦泓波介绍称,2024年,新华保险在医康养领域全面爆发,完成了多年来一直按照既定战略推进却未能完成的一些工作。例如,在机构养老方面,新华保险去年在全国16个城市部署了21个养老社区;在全国布局了11个高品质的旅居养老项目;推出了围绕健康管理、安全监测、适老改造、便捷生活、居家照护等服务的“新华安”品牌,目前已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落地。
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覆盖全国75个城市,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超1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较年初增加超7万人;高品质康养社区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均陆续进入建设阶段,上海及深圳项目拟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业。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