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就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多地省委书记公开发声,从强化信心预期到细化落实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释放出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政策信号。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活力的主要来源和就业吸纳的核心主体,民营经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多地省委书记的公开表态,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执行力,也再度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在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方面,江苏提出,各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都注重聚焦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拿出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一方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另一方面聚焦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完善公平竞争机制、优化涉企行政执法、加大要素支持等方面,研究谋划一批新办法、新举措,适时推出新的综合性政策,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福建将进一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闽商精神,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务实创新、克难奋进、加倍努力,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多地高层密集发声,将有助于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创新制度优化环境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国内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要在爬坡过坎中前行,最根本的就是要靠抓落实。
在落细落实政策措施方面,浙江提出,深入实施《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落细落地招投标“七个不准”,“三个70%”要素保障机制等举措,优化实施“8+4”经济政策包,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今年将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新增无还本续贷4000亿元左右。吉林要以改革打通堵点,加大各类隐性准入壁垒排查力度,健全招标投标评标制度体系,建设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功能完善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让民营企业大胆发展、放手干事。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多地也拿出了实招。浙江围绕“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湖南则重点在三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三是加强要素保障。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和优化监管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敢闯敢干的投资环境,让民间资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刘向东说。
吴丹认为,各地多措并举推进制度创新,从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发力,通过政策组合拳切实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旨在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数字化加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全球化升级等新特点。例如,山东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鼓励民营企业投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引导更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福建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全方位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力落实“两重”“两新”政策,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大闽货出省推介力度,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民营企业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吴丹看来,未来民营经济应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聚焦发力,并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同时,政策支持也将更趋精准化,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刘向东表示,展望未来,随着我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逐步落地见效,在制度保障与创新突破的协同驱动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优,发展活力更充足,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对经济贡献更加多元,持续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