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股份亮相中关村论坛 付英波以DI战略破局AI落地困局

pepsi 新闻 15

  财经4月2日讯 当"大模型"和"AI原生应用"持续引爆全球科技浪潮,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落地产业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难题。在今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百望股份CEO付英波受邀参加圆桌对话,他以AI到DI(数据智能的独特视角,分享了百望股份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实践。

  “AI竞争的本质正在从算法转向数据和场景。”付英波指出,大模型只是基座,真正决定其价值的是高质量的数据和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现场,付英波以百望股份为例,分享了过去10年公司在电子发票领域积累的1000万亿元交易数据如何成为中国经济活动的“数字镜像”,并通过DI战略转化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动力引擎。

  去年10月,付英波履新百望股份CEO,将目光从人工智能(AI转向数据智能(DI,并迅速带领这家“电子发票第一股”开启转型之路。

  付英波认为,当前,AI落地面临三大技术瓶颈,包括"数据饥饿症"(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场景孤岛"(模型难以跨场景迁移、以及"价值证明难"(投入产出比难以量化。针对以上痛点,他提出DI(Data Intelligence,数据智能战略,主张通过深度融合数据资产与智能技术,形成"数据-AI"双轮驱动的新范式。"AI是工具,数据是资产,只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创造价值。"付英波表示,这不是对AI的否定,而是对AI价值实现路径的重新思考。

  今年初,百望股份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集成大模型能力,在智能财税、智能供应链协同、智能风险合规、智能决策、智能营销等五大核心场景实现全面升级,推出垂直行业智能体。

  以智能风险合规场景为例,升级后的系统将构建起全面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该系统能实时分析企业集团的税务风险画像,智能识别高风险企业,并提供精准的风险防控建议;同时还能自动监测异常交易,预警潜在风险;此外,新系统还将基于企业历史数据,预测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并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对此有技术专家评价,百望股份的DI实践通过"有序化"和"可信化"处理解决了数据质量问题,并通过模块化、低代码方式降低技术门槛,让业务人员也能参与智能化建设,从而重构了产业智能化的底层逻辑。"DI的优势在于以场景牵引技术,打通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执行的闭环。"付英波强调,其目标是让每个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智能助理。

  圆桌对话上,付英波还透露了百望股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前五年从电子发票起步,成为市场第一;第二个五年聚焦数据价值挖掘,深耕金融、制造、供应链三大垂直领域;2025年进入第三个"五年",全面落地DI战略。

  付英波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最缺的是懂场景、能闭环的融合型人才。在他看来,这种人才结构性短缺也是DI战略提出的重要现实背景。为此,百望股份与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共建AI联合实验室,并推出定制化学习计划,将真实企业场景和数据引入高校教学。

  例如,与清华大学的博士团队合作开展的《基于税务大数据的税收风险监控模型分析》项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还获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的优秀实践案例。

  在企业内部,百望股份打造了“AI能力进阶计划”,覆盖从销售到研发的全链条员工,通过技术与业务融合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付英波表示,企业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推动者,更是人才培养的赋能者。“我们希望通过扮演‘桥梁’和‘催化剂’的双重角色,将产业需求与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加速AI人才的成长。”

申杨

标签: 数据 智能 股份 场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