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讯】(记者詹钰叶因收益不佳,国联新机遇混合被持有人吐槽“没机遇”——该基金近3年收益出现“腰斩”。在收益不佳、管理规模下滑的情况下,该基金依然获得了近90万元的管理费。
数据显示,到记者发稿时止,国联新机遇混合A近1年、近2年、近3年以及成立以来总回报率分别为1.69%、
-41.41%、-55.29%、-40%;而同类基金(二级分类同期(即近1年、近2年、近3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22%、-2.08%与-5.88%。显然,近年来国联新机遇混合表现一直不理想,收益率均未跑赢同业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国联新机遇混合成立于2015年5月4日,至去年末产品合计规模为0.48亿元。在交流平台。有持有人发帖吐槽称“还国联新机遇,机遇呢?”“这是躺平赚管理费了”。因收益不佳,该基金规模近年持续下滑;而自2022年初至2024年年中,该基金收取的管理费收入接近90万元。
国联新机遇混合在去年还“踩雷”。2024年4季报显示,该基金前10大重仓股中的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年10月受到了宁波证监局的行政处罚。
基金经理方面,自10年前成立至今,国联新机遇混合共历任10位基金经理,其中多数基金经理任期仅一两年。历任基金经理中,只有陈荔、汤祺的任职回报为正(A份额;而寇文红4年又202天的任职回报为-31.24%,朱晓明1年又102天的任职回报为-42.78%。
公开资料显示,中融基金于2023年8月更名为国联基金,其控股股东为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至2024年年末,国联基金管理规模为1562.34亿元,在同业200余家公募机构中排名第42位。
从产品结构看,3只货币型基金规模为238.99亿元,占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的比例为15.3%;37只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228.54亿元,占比为78.63%。相比之下,权益类产品占比较低:11只股票型基金规模仅为14.2亿元,占比只有0.91%;而33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为78.74亿元,占比5.04%。此外,公司旗下还有2只FOF与1只另类投资基金。公告还显示,国联基金2024年共发布了近30次基金清盘预警公告,并创下了产品从成立到清盘的最短时间纪录——国联先进制造混合运作3个多月后宣布清盘。
公司管理层方面,去年7月至9月,公司新任总经理、副总裁、副董事长先后上任。有消息称公司中层任命已落地,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相关改革涉及权益投研体系等。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