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公布。在国务院新闻办2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着力”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韩文秀介绍,去年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历史性突破1.4万亿斤,大豆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丰富,各类农产品供给充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有些品种价格跌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逐步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质量总体上不高,耕地占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加强耕地保护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在严守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管住耕地用途几方面作了部署。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韩文秀介绍,过去一年,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稳中有增,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扛稳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慎终如始做好监测帮扶工作。韩文秀建议,监测方面,要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率;帮扶方面,要强化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分类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以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开发式帮扶措施,确保稳定消除返贫致贫的风险。
“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韩文秀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当前正组织对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分类优化完善各项帮扶政策,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持续改善农村民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民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祝卫东介绍,中央一号文件统筹部署乡村建设和治理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乡村面貌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
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格局加速演变,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顺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农村基础设施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硬件”基础。过去一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上,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达到13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农村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祝卫东强调,要统筹考虑地方财力、农民需要和接受程度,解决老百姓在用水用电、交通出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困难,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群众急需急盼的实事。
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软件”,目前仍存在差距。祝卫东介绍,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教育方面,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医疗方面,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让农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养老方面,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