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3.79%,2024年12月份占比为3.75%;与2024年12月份相比,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1%,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2.1%。
去年11月份以来,人民币已连续3个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保持活跃,背后是国内外经济主体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持续显效,国内外对我国经济恢复增长信心增加,宏观经济指标也呈现出边际向好态势。
近年来,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全球经济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融资的内生需求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为经济主体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更多币种选择。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近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支付功能方面,人民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的支付货币。去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在融资功能方面,人民币成为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在储备功能方面,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7000亿元,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也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700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外资稳步净买入境内债券,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深度不断拓展,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明显增多,可以更好缓释外部冲击,有助于市场交易更加理性有序。
业内专家表示,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至今,人民币国际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与之相匹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范水平,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宣昌能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一是加强本外币的协同,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的便利程度。二是支持以人民币开展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增加风险对冲工具,支持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三是便利经营主体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融资活动,支持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贷款以及人民币债券发行等业务。四是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五是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基础设施安排,合理新设人民币清算行,不断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