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家险企发布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超六成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提升

pepsi 新闻 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房文彬 实习生 侯锦鹏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在当前低利率周期,偿付能力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已有145家险企(60家人身险公司、75家财产险公司、10家再保险公司披露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险企均为94家,占比均为64.83%。

  在已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的131家险企中,“风险小”的A类有38家,“风险较小”的B类有86家,“风险较大”的C类有7家,“风险严重”的D类尚无。

  人身险公司表现亮眼

  2024年四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4家险企中,人身险公司44家、财产险公司46家、再保险公司4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4家险企中,人身险公司46家、财产险公司44家、再保险公司4家。

  从经营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60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571.37亿元,净利润119.55亿元。75家财产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96.64亿元,净利润56.82亿元。10家再保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81.7亿元,净利润17.58亿元。

  从综合投资收益率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77%、3.87%、3.03%。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四季度,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表现亮眼。不仅超七成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多家人身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还高于近3年平均值。从统计数据看,56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超5%,其中有19家超10%。

  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生产,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增强了发展信心。险资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同时,资本市场扭转了持续多年的低迷状态,保险业也实现双赢。

  7家险企未达标

  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指标。2024年四季度不达标的7家险企风险评级均为C类,与上季度持平。

  C类险企中有3家为人身险公司,分别是北大方正人寿、华汇人寿、三峡人寿;4家为财险公司,分别是华安财险、安华农险、新疆前海联合财险、珠峰财险。2024年四季度,C类险企新增华汇人寿,而前一个季度的此类险企安心财险尚未披露相关数据。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7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及公司治理存在问题。此外,未达标原因还包括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因素。

  多措并举化风险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原定2024年底结束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即偿二代二期工程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目前,不达标的险企正积极采取增资扩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手段提升偿付能力。

  华安财险表示,2024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扭亏增盈、风险化解工作组,有序整改监管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等管理举措并取得积极成效,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趋势。同时,增资扩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治理风险有序化解。2025年,随着公司经营持续改善、偿付能力稳步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相关风险因素将逐步化解。

  珠峰财险表示,2024年四季度,公司完成了当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通报问题整改工作。随着增资扩股工作落地,公司可资本化风险有效降低。难以资本化风险方面,重点从相对薄弱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两处着力改进,集中力量整改保险业务线和其他业务线操作风险。

  华汇人寿表示,针对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第一,对公司当前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及原因、可能面临的监管措施持续进行分析、检视和更新;第二,控制存量风险,结合公司“推进合规三年行动”对暂未关闭的风险点进行持续梳理和有效改进,预防监测增量风险;第三,持续加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修订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不断完善偿付能力风险管控手段,根据关键内部控制点及年度关键风险指标加强对各项子类风险的监测,及时评估和报告;第四,结合内网偿付能力监测管理系统,对重点指标进行持续分析和监控。

孟茜云

标签: 偿付 风险 人身险 能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