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的宰相之路:权谋与心机并重

pepsi 历史 9

在中国唐朝历史上,李林甫以其奸诈狡猾、权谋深沉而臭名昭著,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一步步攀升至宰相的高位,其过程充满了心机与算计。那么,李林甫究竟靠什么当上了宰相呢?

一、出身与早期仕途

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是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他自幼不学无术,轻视文人,却擅长音乐,乖巧机灵,工于心计。凭借宗室身份和官场关系网,李林甫早年便能进入内廷任职,历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等职务,为其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二、察言观色,取宠于人

李林甫的宰相之路:权谋与心机并重-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李林甫在官场中稳步上升,得益于他察言观色、取宠于人的技巧。他善于揣摩上司的心意,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赢得了唐玄宗的青睐。开元初年,他被提升为太子中允,此后更是步步高升,历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重要职务。

三、勾结权贵,排挤异己

为了攀上更高的职位,李林甫不惜勾结权贵,打压异己。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对裴耀卿和裴宽等政敌进行各种刁难和打击。同时,他还通过与宦官和妃嫔的交结,探听唐玄宗的意图,从而更精准地迎合君心。这种手段使得他在官场中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四、趁机谋取宰相之位

裴光庭去世后,李林甫更是趁虚而入,利用裴武氏的哀悼之情,成功谋取了裴光庭的宰相之位。此后,他继续勾结宫中的武惠妃,暗中支持其子李瑁争夺太子之位。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李林甫终于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被玄宗任命为礼部尚书,成为朝中三大宰相之一。次年(735年),他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正式掌握了朝廷大权。

五、独揽朝政,陷害贤才

李林甫上台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独揽朝政,排挤贤能。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朝中异己进行打压和陷害,使得唐朝政治日益腐败。同时,他还建议重用胡将,如安禄山等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也削弱了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控制力,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