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了一处超大规模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潜在资源达到了115万吨。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之一。
稀土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低碳能源和国防安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大约800克的稀土钕。
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和江西等地,以轻稀土为主,而中重稀土则主要分布在江西等地,因此中重稀土资源相对稀缺。这是因为中重稀土元素在地球中的含量较低,并且通常以离子形态附着在黏土矿物中,难以肉眼识别。
相比之下,镧、铈等轻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并以相应的矿物形式直接存在于火成碳酸岩体内,可以通过可见的岩石和矿物来鉴别。
这次重大发现的科学团队负责人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学求及其团队。自2019年到2024年,在红河地区进行了约1万平方千米的异常核心区的1:25万地球化学调查,圈定了6处稀土异常中心,并对其中3处重要异常进行了1:5万地球化学调查。团队将异常核心区聚焦于100平方千米范围内,并在红河州马鞍底乡、勐桥乡和贾沙乡圈定了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集中区,总面积92.75平方千米。
根据两个区域的普查钻探结果,全区潜在的稀土氧化物资源估计可达115万吨。其中,高价值急需的镨、钕、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超过47万吨,其中离子浸出相稀土占比高达57%。
在这次发现中,人们使用了扫描电镜技术来观察吸附在高岭石间隙中的稀土离子。
标签: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