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企业ERP国产化替代的挑战与金蝶的优化实践

pepsi 新闻 6

  在中国经济快速前行与国际环境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大型企业正积极投身于ERP系统的国产化浪潮中。这不仅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寻求管理突破、适应市场变迁的关键一步。

  国产化的挑战

  去年年初,一家超大型央企的信息技术负责人约我探讨ERP系统国产化替代课题。十多年前,在中国加入WTO、经济腾飞、企业管理理念变革的背景下,这家企业斥资数十亿,请国际顶尖IT咨询公司部署、实施了全球知名的大型ERP软件系统。

  这一举措顺应了当时中国国央企融入世界产业链、走向海外资本市场以及拥抱现代化管理的潮流。

  时过境迁,历经十余年运行,现有ERP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使得国央企深刻意识到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紧迫性,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性,更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与此同时,互联网发展带来企业级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中国社会数字化水平飞速提升,与国外差距大幅缩小。

  这家央企数年前就开始探索ERP系统国产化道路,因其长期、广泛且深入使用国外软件,企业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核心人员认为,自己已经熟知国外软件的架构和功能,有能力运用当下流行的技术框架,原样复制国外软件来实现国产化替换。

  针对他的想法,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在2024年重新建设ERP系统,究竟是用现代技术去复刻30年前的系统功能?还是借助现代技术架构来满足当下企业应用需求?亦或是利用未来技术去推动企业进一步管理和业务转型?

  这位IT负责人经我的棒喝式提问,意识到重建ERP系统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简单替换,更是关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推动管理提升与企业变革的战略性决策,这理应是企业高层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这并非个别超大型企业IT负责人的困惑,而是当前中国进入到信息技术新时代的全社会性问题。

  为了探寻中国大型企业ERP国产化的有效路径,2024年我走访了多家企业,在与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掌舵人交流以及对其ERP国产化实践的深入观察中,对企业管理软件国产化替代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金蝶在行动

  我调研了总部位于山东的潍柴雷沃,他们以金蝶软件成功替换了使用超过十年的国外ERP软件。

  潍柴雷沃是中国最大的农业装备企业之一,产品涵盖拖拉机、收获机械等,是国内少数可以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品牌之一,2024 年营收为174 亿元。潍柴雷沃从 2011 年开始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当时以全球领先的ERP软件为核心,建设了包括 PLM、MES、CRM 等完善的制造业数字化系统;从2022 年开始,历时一年多,实现了金蝶替换,为国内装备制造行业ERP国产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研究发现,此次金蝶SaaS替换国外ERP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将原有国外软件功能迁移,而是包含了三种替代方式:

  1.平移替代:将过去已经使用的国外ERP软件标准功能,完整平移至金蝶系统,功能覆盖率达100%。

  2.新增实施:属于国外ERP软件中的标准功能,但过去未实施使用或没有用对,通过新上金蝶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

  3.国产创新:针对国外ERP软件标准功能无法解决的业务需求,实现了应用创新。这些需求可能本不属于国外ERP 软件的传统范畴,抑或是中国企业特有的业务流程或者工作习惯,国外软件难以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中国大型企业ERP国产化替代的挑战与金蝶的优化实践-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第二种替代方式源于企业用系统多年后,对信息技术应用理解的深化,从而产生了新的业务需求;第三种替代方式则主要得益于金蝶 SaaS采用的新一代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软件技术,突破了上一代ERP 产品的技术限制,不仅打破了ERP的架构束缚,还能针对中国特色管理模式进行应用创新。

  以产销衔接管理流程为例,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着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和个性化需求的挑战,需全面协调销售、计划、制造、采购、物料管理、成品库存和产品研发等多个环节。在传统以ERP系统为核心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中,支持产销衔接决策的数据分散在多个信息系统中,数据和流程整合困难。

  欧美企业向来重视数据驱动决策,近年来,基于数据分析的集成业务计划(IBP系统和供应链控制塔(SCC成为产销衔接流程数字化应用的重点,但这种方式对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化和运营能力要求极高。不少国内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习惯在ERP系统上进行大量开发,但由于数据缺乏整合,各部门通过OA、企业微信群等协同平台以文字方式沟通,信息传递和决策的准确性较低。

  潍柴雷沃有使用多年国外大型ERP软件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业务流程管理和主数据管理的基础。同时,他们又具有中国企业独特的管理文化和价值观,更注重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放过任何市场机会,能够针对客户需求或订单变动快速进行决策分析。

中国大型企业ERP国产化替代的挑战与金蝶的优化实践-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我观察到基于金蝶云平台的方案,潍柴雷沃设计实施了“销售订单池”和“生产订单池”两级缓冲池:销售订单经审核后,按订单行进入订单池,由计划人员基于资源可用情况,决定挑选哪些订单需求进入生产订单池;生产订单池里的订单需求经过预排和实际排产后,进入实际生产。

  整个产销衔接流程全部在线上运行,使得销售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订单的交付状态,计划人员统揽资源分配全局,而生产和采购人员可以随时跟销售和计划人员进行协同、反馈,显著提升了整体协同效率:经销商销售订单准时交货率提升30%,经销商信息协同及时率提升50%,销售与生产协同效率提升30%。

  金蝶云在替换国外ERP软件时,充分展现出打破组织界限、突破传统ERP系统架构局限的特点,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端到端流程的全面线上化。

  我还调研了全国卷烟工业企业中,产销规模最大的省级中烟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中烟是国内最早引进同款国外ERP软件的国有企业之一。

  在ERP国产化替换过程中,金蝶云不仅实现了上述三类替代方式,还通过整合原有多个使用国外软件的独立ERP系统,实现了公司信息系统的“三统一”:

  1、统一核心应用和开发平台,所有系统统一到基于金蝶云技术平台的公司新平台,且满足信创适配要求;

  2、统一全公司的主数据管理,以及一至三级的业务流程框架和管理规范;

  3、统一项目管理,对公司庞大的ERP推进项目群,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

  在跟从信息部门到业务用户的多轮调研会中,我听到几乎一致的评价:

  过去使用的国外 ERP 软件是一个以财务记录为中心的管理系统,新系统是个以业务操作为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平台————云南中烟访谈反馈

  一位部门领导这样跟我比较新旧系统的:

  老的国外软件系统即使短暂宕机,我们业务还照旧操作,似乎并不是缺它不可;然而现在上了这套新系统,我们所有业务操作都在线上,感觉已经一刻都不能离开它了。————云南中烟一位部门领导

  新系统的用户黏度增强,业务关键性显著提升;全面支持移动端工作流应用、API接入外部服务等,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低代码开发功能在云南中烟工业内推动“公民开发”,鼓励用户共创,提升了系统功能可扩展性,有位来自基层生产管理部门的经理,在“统一开发平台”上自己开发了一个设备点检应用。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大型企业ERP国产化的道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面对技术架构的升级、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企业需要拥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实践决心。金蝶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很好地表明国产ERP借助现代化架构技术,不仅能替代传统国外ERP功能,还能贴合中国管理模式,为中国企业提供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能力。(文/陈果)

王擎宇

标签: 信息技术 企业 央企 中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