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

pepsi 新闻 3

  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夜幕下,巨型冰柱簇拥组成的“亚洲同心”主塔高大巍峨、流光溢彩,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领略冰雪之城的独特魅力,生动诠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绽放冰雪之美,共赴亚冬之约。新华社2月5日推出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艾郁,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同台共话,一起走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画卷。

  冰天雪地 热力无限

  2月7日,第九届亚冬会将在哈尔滨开幕。作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国际滨”无疑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这是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春节假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海内外游客超过61万人次;大批东南亚游客包机北上,跨越50摄氏度的温差,感受“冰雪奇缘”;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日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这些冰雕建筑巧夺天工,堪称人类艺术奇迹!”澳大利亚游客罗宾·拉普索恩游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后由衷赞叹,“这里的壮观与美丽,我毕生难忘,必须为中国冰雪艺术点赞。”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2张图片-芙蓉之城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览(2025年1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齐斌表示,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冰雪运动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冰雪经济发展打开新的机遇期,冰天雪地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冰雪“冷”资源释放经济“热”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涵盖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彭福伟系统阐释了冰雪经济的内涵。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3张图片-芙蓉之城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在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冰天雪地中绽放激情,冰雪运动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牵引。

  越过山海关、跨过秦岭淮河,随着“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迎来“爆发式”跨越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由愿景变为现实,正在改写我国冰雪版图。

  “北京冬奥会改变了冰雪运动的格局。”在艾郁看来,自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无论是赛事规模还是运动水平,从覆盖范围到社会关注,我国冰雪运动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全民冰雪运动参与率已超过24%。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4张图片-芙蓉之城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艾郁在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让更多人“喜冰乐雪”,冰雪文旅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流量密码”。

  重庆推出150余项冰雪主题活动、80余条冬季旅游线路;广东室内雪场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满足雪友需求;新疆阿勒泰冰雪民俗走红,掀起冬季消费热潮……

  “冰雪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戴斌援引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报告指出,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预计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突破6300亿元,较上个冰雪季大幅增长。

  万亿级市场商机无限,冰雪装备是冰雪经济的基础保障。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冰雪经济总体规模已达到了万亿元大关。”彭福伟说,不论是滑雪服、滑雪板等大众运动装备,还是造雪机、压雪车等冰雪场地装备,都支撑了冰雪经济的繁荣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冰雪装备器材。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至2023年约220亿元。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5张图片-芙蓉之城

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西坡滑雪场,游客在体验冰雪娱乐项目(2025年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共享冰雪盛宴,共赴冰雪春天。

  优化免签政策、新开国际航线、加密国际航班……一系列宽松政策吸引外国游客开启“China Travel”,到中国“享受独特的冬天”,冰雪经济的蓬勃增长也赢得越来越多世界目光。

  新加坡《海峡时报》刊文称,冬季运动热潮点燃千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中国正在“点雪成金”;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冰雪旅游供需两旺、热力十足,有效助推了经济发展;阿联酋《国民报》说,如果《冰雪奇缘》电影里的冰雪女王艾莎来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她一定会感到惊叹……

  冰天雪地,热力无限;中国冰雪,世界共享。

  文化赋能 发展新局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尔滨故事”带你沉浸式体验百年老街魅力;吉林长春文化广场,《盛世中华》《魅力长春》等大型艺术冰雕生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辽宁锦州,辽宁首届海洋冰雪节吸引众多年轻人“花式过冬”……

  冰雪之上是生活。

  在戴斌看来,老百姓出去旅游,不只是看冰赏雪,还会欣赏当地民俗文化。冰雕艺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焕勃勃生机,冰雪旅游则创造出很多新业态。“这些变化,就是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冰雪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从传承千年的新疆阿勒泰毛皮板滑雪、清朝盛行的冰嬉,到现代冰雕艺术、年轻人喜爱的高山滑雪,冰雪文化的功能从古代的谋生手段变成了现代中国老百姓幸福娱乐的方式。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6张图片-芙蓉之城

在坐落于阿勒泰市城区的新疆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雪友在新春趣味滑雪公园跳台活动中钻过火圈(2025年1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人愿意在冬天参与冰雪休闲、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超过五成人愿意增加冰雪消费。

  “冰雪文化是冰雪经济的发展催化剂,通过冰雪民俗活动、冰雪艺术、冰雪主题创意产品等,让更多人感受到冰雪的魅力,赋予冰雪经济发展新活力。”彭福伟说。

  冰雪文化,为冰天雪地注入神奇的艺术生命,打开了冰雪经济发展新空间。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7张图片-芙蓉之城

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冰建祈年殿旁边游玩,附近的冰灯笼亮了起来(2025年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连日来,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东完成厂房搬迁工作,进驻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即将迈入“2.0阶段”。

  “我们是国内第一批滑雪场专用滑雪鞋、固定器的生产厂家,滑雪全系列产品覆盖全国80%的滑雪场。”李向东说,冰雪旅游热潮给企业发展注入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冰雪装备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垄断的背景下,国产品牌正在努力研发,着力打造核心优势。

  齐斌说,在黑龙江,黑龙冰刀、乾卯雪龙、鸿基索道等装备业品牌取得了创新突破,雪地摩托车等制造业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大兴安岭黑河寒地试车、哈工大智能自动化标准冰砌块生产装备、人机互动智慧冰雪景观灯光亮化智能控制技术等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8张图片-芙蓉之城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齐斌在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资源正“热”,势头正“好”。

  蓬勃发展的冰雪经济,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在贵州六盘水的玉舍雪山滑雪场里,四周密林被白雪覆盖。来自海南、四川、广东等地的游客身着各色鲜艳滑雪服,驰骋在雪道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滑冰运动场馆1970个,滑雪场地719个,新兴类型冰雪亲子乐园、主题乐园等995个。艾郁表示,冰雪场馆日益完善,一年四季、室内室外全覆盖,让冰雪运动触手可及,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

  彭福伟说,冰雪制造业、冰雪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态势基本确立。东北、京津冀、西北已形成冰雪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广州、上海、成都等已跻身冰雪消费热门城市,“温暖的南国冰雪世界”正加快形成。

  冰雪燃动,四海欢腾。从北方到全国,从一季到四季,冰雪运动、冰雪文旅的种子在广袤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冰雪经济的基础不断夯实,展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图景。

  冰雪之上 共绘盛景

  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比赛场馆场地全部通过安全检测,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矗立各大街区,酒店预订量大幅攀升,特色民宿一房难求,餐饮店铺排起长队……

  当“尔滨”遇上亚冬会,冰雪旅游人气更旺。当地一家高端酒店工作人员统计,近期酒店300间房间在冬季预订量相比夏季增长三成左右,收益几乎翻倍。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9张图片-芙蓉之城

这是在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拍摄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2025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迎接亚冬会,哈尔滨准备好了。”齐斌说,一场冰雪赛事,是一座城市乃至全国的盛会。冰雪赛事的辐射效应显著,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不仅满足日益攀升的市场需求,更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体现。

  近两年,在各类高水平赛事带动下,“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新热潮。2024—2025赛季,中国将举办28项国际冰雪赛事。

  “体育赛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艾郁表示,未来体育总局将从多个方面继续推进冬季运动相关的体育赛事经济,包括增加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供给,与文、旅、商等各行各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环境并创造更多的服务场景等。

  如何让冰雪经济这团“火”烧得更旺更长久?

  戴斌认为,从国际上看,两方面值得借鉴,一是厚植生活,二是市场化运作,需要营造更好的环境,让投资机构、研发机构、制造商、运营商、旅行商、酒店餐饮等更好为游客服务。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10张图片-芙蓉之城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第十二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为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印发了《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旨在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根据意见,到2027年,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可以清晰看到:乘着“冬”风,多地顺势而为,积极培育冰雪经济,打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冰雪经济作为经济新增长点,未来在规划编制、政策扶持上也将获得多方支持。

  “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认真落实好国办文件要求,重点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冰雪经济发展。在规划层面,积极推动将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等内容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进一步优化完善冰雪经济发展的制度设计。”彭福伟说。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冷”资源“热”起来 冰雪经济彰显发展新活力-第11张图片-芙蓉之城

在亚雪公路沿线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游客在《惊喜的大雪人》雪雕前游玩(2025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中国推进冰雪产业飞速发展,让冰雪经济从小众转向大众,从区域推到全国,从冬季扩至全年。国际雪联主席约翰·埃利亚施说:“让滑雪成为世界上最可持续、最激动人心的运动,中国机会巨大。”

  这个冬天,寒冷中燃起欢腾和喜悦,成为国内外游客进行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活力、激情、健康、向上,冰雪经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熠熠生辉,蓄势待发。

  政府引领、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模式为冰雪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冰雪经济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标签: 冰雪 冰雪运动 经济 发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