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与相关知识科普
“出梅”一词的名词解释:
“出梅”是指中国特定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在农历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雨天气的结束,这一时期通常伴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天气由湿润多雨转向干燥炎热,在浙江,这一转变尤为明显。
相关知识科普:
1、梅雨季节: 梅雨,亦称“入霉”或“黄梅雨”,是东亚特有的气候现象,尤其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这段时间内,由于冷暖空气相遇,导致该地区阴雨连绵。
2、浙江的梅雨情况: 浙江作为梅雨影响显著的区域之一,其入梅时间通常在6月中旬,而出梅时间则在7月,今年的出梅时间官方宣布为7月11日。
3、出梅的标志: 出梅的标志通常是连续5天不下雨,并且平均气温超过30℃,这个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天气、气候以及天文因素的综合考量。
4、出梅的意义: 对民众生活而言,出梅意味着潮湿多雨的日子将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炎热干燥的天气,在农业生产上,出梅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将进入另一个阶段,需要相应调整农业措施。
5、今年浙江的梅雨情况: 今年的浙江梅雨季节,从6月17日入梅至7月11日出梅,梅汛期24天,较常年偏少6天,梅雨期间,浙江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分布不均,局部伴有强对流天气。
6、梅雨对生活的影响: 出梅前后,由于天气转变带来的高温干燥,可能会导致中暑人数的增加,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时段的室外作业,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
7、应对梅雨的措施: 在梅雨季节,家庭应采取防潮防霉措施,如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干燥,防止衣物和家居用品霉变。
浙江的“出梅”时间标志着一个气候周期的结束,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影响,公众应当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生活习惯,确保健康与安全。
标签: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