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直升机俯瞰连绵山脉,搭载热气球品味田园风光,打“飞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低空经济的兴起,催生出众多“低空+”新业态,低空旅游成为其中的热门赛道。从空中游览、动力滑翔伞、到景区无人机配送、无人机表演,从CityWalk升级到CityFly,低空旅游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有望成为市场新宠。
政策端也利好频传。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旅游是当前阶段低空载人飞行器最具可行性的落地场景之一。”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姬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飞行成本的降低和飞行体验的改善,低空旅游有望加速成为大众化活动项目。
市场空间广阔
低空旅游是指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等,从事的旅游、娱乐和运动,是“通用航空+传统旅游”融合衍生出的新型旅游方式。
近年来,政策利好、技术成熟叠加旅游需求不断升级,推动低空旅游迎风而起。在政策层面,早在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鼓励探索“低空飞行旅游”;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8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发展;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再次鼓励低空飞行旅游产品的创新。
除了顶层设计外,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推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措施。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河南、广东、黑龙江等超20地发布低空旅游相关行动计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及,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业态。鼓励企业依托旅游景区建设航空飞行营地、垂直起降场地,开发观光游、主题游、体验游等低空旅游产品,每年发放不少于1000万元低空消费券,执行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
技术层面,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蓬勃发展,信息通信、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需求侧,年轻群体正成为消费主力军,其在旅行中追求新鲜刺激,对低空旅游热情尤为高涨。携程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海南低空旅游产品订单量比2022年提升超104%,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00%,客单价超800元。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低空+旅游”正重塑出行体验。到2030年,低空旅游经济规模有望达2000亿元以上,发展增量空间巨大,将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
上市公司布局忙
面对千亿元级蓝海市场,上市公司纷纷抓基建、拓场景、强运营,以期在低空旅游市场占得先机。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积极投身低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城交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公司重点开展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项目的系统平台和起降测试场建设。深城交全国总部项目也于去年落地南京,旨在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及新场景首发区。公司将积极参与滨江文旅观光、公园无人机即时配送等“商业端”低空示范场景。
除了“站在高处看风景”,低空旅游还拓展出更多融合新业态。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1月14日在其官微表示,旗下子公司海直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启直升机滑雪新业务。滑雪爱好者们可以搭乘直升机,在可可托海、野卡峡、吉克普林等国际滑雪度假区之间自由穿梭,享受滑雪带来的无尽乐趣。
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如何助力低空旅游“飞得更好”?姬可鹏表示,目前低空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从飞行器到基础设施再到运营的整个链条,正在从无到有进行建立。此外,低空旅游知名度尚未完全打开,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强大的示范效应。“对此,需进一步完善空域管理,加大长期资本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优秀的运营商和飞行器制造商一起,向消费者做好知识普及,展现空中飞行的魅力。”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