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标志季节变化和指导农事的一种时间体系,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不热”的节气,即温度相对较低,气候比较凉爽的节气,主要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意味着降水、湿度逐渐减少,白天渐短、夜晚渐长,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气温仍较高,需注意防晒和降温。
2、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公历8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处暑的“处”字,为结束的意思,处暑的意义是炎热暑天结束了,这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逐渐过渡。
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此时要注意早晚添衣保暖。
4、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每年的公历9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时为秋分,秋分时节,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秋分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降低。
5、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寒露时节,气温进一步下降,早晚更加寒冷,露水更多,应注意添衣保暖。
6、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时节,气温更低,昼夜温差更大,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霜,注意保暖和防霜。
六个节气为“不热”的节气,气候相对凉爽,适合户外活动和旅游,在此时节,注意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保持良好的作息,加强锻炼,调养身心,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标签: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