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新年伊始,各地抢抓农闲的空档期,克服低温影响,加快推进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项目,力争在春耕生产前投入使用。
寒冬腊月,大江南北,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在江西永丰湖西村,挖掘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2302亩,施工单位抢抓晴好天气,组织10多台大型机械进场,对项目区内土地进行平整。
而在河南临颍,当地把沟渠整治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将通过加深、拓宽作业,让沟渠的排水量达到了原来的三倍以上,实现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彻底解决低洼农田沟渠缺、断、浅、堵等问题。
采访时记者发现,把现代化智能化设备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不少粮食主产区新年里的新探索。
河北邯郸永年区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开沟埋设伸缩式喷灌管道。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开沟机笔直的开出一道道1.3米深的沟槽,随后工人们将管道铺设进去。
施工人员介绍,埋入地下的喷头距地面40公分,不影响机械化耕作。而在需要喷灌时,通过数字化终端发出指令,可以控制喷头伸出地面。灌溉方式将从以往的“一炮轰”变为适量分次进行,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
湖南沅江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标准提升至每亩不低于4000元,不仅要完成农田质量的改造提升,还将配套太阳能杀虫灯、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新型生产装备。建成后,每亩产能将提高10公斤以上。
目前,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多亩。2025年,国家将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块成一块,真正建设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