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我国未来5年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规划。这份文件的发布,预示着我国将开启新一轮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
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能够向全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等全流程的新型基础设施,也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2023年,我国数据总产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但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企业超过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近四成。“(我国数据流通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构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满足数据流通利用和价值释放需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1月6日举行的国家数据局新闻发布会上说。
如何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具体定位,并围绕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部署了多项建设任务。
算力是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有关部门纵深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了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相应规划建设10个数据中心集群。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
《指引》提出,要加快推动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异构算力的绿色发展、有机协同,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优化网络计费方式,降低东西部数据传输成本,促进东部中高时延业务向西部转移,支持绿电资源丰富的非枢纽节点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重点从3个方面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统筹推进算力资源一体化布局、深化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
除了算力,网络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指引》提到,将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比2023年年末净增81.5万个,实现从“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的跨越。此外,我国还不断拓宽集群之间的直达链路带宽,开通了南宁、太原、哈尔滨等27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互联能力稳步增强。
“网络和算力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算网协同发展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按照“点、链、网、面”的工作思路体系化推进相关工作,持续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比如将指导基础电信企业规划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扩大千兆网络覆盖范围,有序推进5G网络演进升级,并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培育推广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效应突出的算力应用场景。
“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这是我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景。但这一愿景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指引》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到2026年,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到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
5年后,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张紫祎标签: 模型算法 数据中心 数据共享 指引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