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琦:从行伍到名将的传奇一生

pepsi 历史 54

在中国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历史长河中,王审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性格,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出身行伍,初露锋芒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原本是辽西人,后来迁居到河南洛阳。他出身于行伍,早年投身于军旅生涯,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后汉乾祐初年(948年),他投奔到后汉大将郭威(即后来的后周太祖)麾下,开始了他的军事征途。在郭威的帐下,他因性格纯谨、作战勇敢而深受郭威的赏识,逐渐崭露头角。

二、后周时期,屡立战功

王审琦:从行伍到名将的传奇一生-第1张图片-芙蓉之城

在后周时期,王审琦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先后跟随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平定河中之乱时,他因功被任命为厅直左番副将。随后,在广顺年间,他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等职务,成为了禁军中的头领。

高平之战中,王审琦更是以英勇善战著称,因功升任铁骑都虞侯,改任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显德三年(956年),柴荣攻南唐,王审琦立了大功,攻占舒州后,改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四年(957年),他率军首先攻入紫金山寨,大败南唐军队,之后转任殿前司控鹤右厢都指挥使。显德五年(958年),他又因在濠州、楚州立了功劳,改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三、陈桥兵变,开国功臣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受命“北征抵御契丹”,率军行至陈桥驿时,在部下的拥立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随即率军回师汴京。在这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陈桥兵变中,王审琦作为内应,在汴京城内纷纷响应,打开城门恭迎赵匡胤入城,为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匡胤建宋后,因王审琦在陈桥兵变中拥戴赵匡胤,有“翊戴之功”,被擢升为禁军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治兖州,今山东兖州)节度使。此后,他又跟随赵匡胤征讨反叛的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均取得了胜利。

四、杯酒释兵权,晚年生活

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实施“杯酒释兵权”,王审琦首当其冲,不得不交出兵权,离开京城汴梁,外放为忠正军(治寿州)节度使。在寿州任职八年期间,他为政宽简,深受百姓爱戴。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时,王审琦被任命为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970年),他改任忠武军节度使。开宝七年(974年),王审琦暴病不治,终年五十岁。赵匡胤对王审琦的去世深感悲痛,亲自驾临其府邸痛哭哀悼,并赠赐中书令,追封王审琦为琅琊郡王,加倍赐钱让其风光大葬。

标签: 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