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风》的毛病和精彩同样醒目。
《破风》海报
比起之前的那些“堕胎”流校园片,《破风》才是一出真真正正、热血励志的青春好戏:一群年轻人,燃烧着荷尔蒙,在中国、在世界的自行车赛道上,像风一样飞驰。他们是对手,又是朋友,一起流汗流泪流血,只为了更快更高更强。
这是一部极其罕见的没有坏人、没有反派的电影,不但三位主角间两男追一女的三角恋从头到尾都没有伤过彼此的和气;甚至连男二号“欠下巨额赌债”这样足以引发强烈冲突的情节安排,都被稀松平常地一带而过了。
而没有“反角”,只有“正角”的结果是,这些童子军一样的车手们,只是为了荣誉、友谊、爱情而战,费厄泼赖到一塌糊涂,简直可以请某位“特约通讯员”写成题为“一曲友谊与拼搏的赞歌”的报道,在青年报上登一个整版,详尽赞美这两位(或者不妨说三位)兄弟般的天才自行车手,如何惺惺相惜,在一场场激烈的比赛中彼此合作、互相竞争、共同提高的。
这个故事是如此的积极、正向、一马平川,以至于你不得不怀疑,制片公司是不是在编剧上省了很多成本——那么,钱花到哪儿去了呢?显然,花到“武戏”上了。
比起寡淡无味的文戏,《破风》的比赛场面精彩了太多,那种激越昂扬、你争我夺的竞技快感,透过银幕蒸腾而出,影厅里观众,似乎都能闻到艳阳下选手们的汗味和路面的柏油味。无论城市、山区、沙漠,不管是团队合作还是个人单挑,镜头和剪辑都高速而激烈,这些虚构的一场场比赛,“专业性”和“逼真度”都极高,甚至时常让人产生在看纪录片的错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刻意使用了一种高清格式体育直播的“电视质感”,虽然导致室内戏有很强的肥皂剧/偶像剧味道,但确实保证了比赛场面的惟妙惟肖。
《破风》导演林超贤,是香港导演里的中生代,他最擅长“时装动作片”(通俗地表达,就是“警匪片”),拳脚、枪械、爆炸、追车都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他目前最成功的作品《激战》,却是一部讲自由搏击的体育题材,不过,擂台上的拳来脚往,说到底还是“武戏”。
或许是《激战》的成功让林超贤觉悟到了体育电影的乐趣,于是姊妹篇《破风》应运而生。而《破风》里一场场的单车竞速,本质上还是动作戏,但是,对于华语电影人而言,这却是一个陌生领域,因为我们此前的“产业积累”全在拳脚功夫上,要不然欧美电影叫“动作导演”“特技员”,而我们的则是“武行”“龙虎武师”。
所以,在这层背景下看,大量比赛画面都在各国各地实景拍摄的《破风》,当然比拳击台上的《激战》难度大了很多,这就和《捉妖记》在“真人+绿幕+动画”方面为华语片定义了新标准一样,主打实打实的《破风》,实则也是一个行业示范级的成果。
然而,用力不均确实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为电影说到底是关于故事和人物的。而《破风》的问题就在于故事和人物都太过平淡,尽管剧情上努力为男一号彭于晏建立了某些“前史”——你甚至可以相信,两部戏里的他,演的就是同一个角色(尽管名字不同):这个台湾来的运动天才兼阳光男孩,父亲在《激战》里登场,母亲在《破风》里亮相,虽然都不是模范家长,但在某种程度上都促成他走向了竞技之路。然而,比起《激战》,《破风》里的彭于晏,角色魅力也大打了折扣。
至于其他几个重要角色,如男二号窦骁、女主角王珞丹、男三号崔始源,全都缺乏足够的刻画,他们在剧中的选择、转变,都被抽掉了中间过程,只是一个个“就是这样了”的结果。给人的感觉就是,影片中的叙事性剧情,只不过是一次次比赛升级之间,鸡肋般的过场戏,它们具备一定的功能性,然后,“差不多就行了”。
整个剧情也异常地欠缺起承转合:三位车手从一出场开始,就具备了超人一等的实力,影片既不解释他们为什么一开始就天赋异禀,也没有在后续的情节里交待他们后来是否、或者说如何越来越强的,总之,这三人只是有时候作为对手、有时候作为队友,在不同的赛场上比了一次又一次。
总之,按照公允的标准,《破风》实在不算一部“好”电影,可是,这倒也无碍它是“好看”的,电影院多一些这样的电影,总比《同桌的你》《栀子花开》之流泛滥成灾好多了。
标签: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