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3日,A股市场日成交额已连续59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上市公司实施回购金额超过1600亿元,创历史新高;A股市场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市场新变化的背后是稳股市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深化投融资改革对资本市场底层逻辑的革新。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以增强内在稳定性为重点,全面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快投资端建设。9月底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增量资金积极布局,并购重组日益活跃。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作出部署。证监会表示,系统谋划抓好贯彻的务实举措,突出维护市场稳定这个关键。
紧扣稳市场 发力投资端
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向全国推行,这是促进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的又一案例。
正如华泰证券银行证券首席分析师沈娟所言,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经历诸多里程碑时刻:新“国九条”出台、货币政策新工具落地……从现象看内涵,资本市场运行底层逻辑已发生变化。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这种变化源于决策层对股市重视程度的显著提升,并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日益深化。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今年以来,针对投资者关切及股市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政策“组合拳”及时出手,不断发力。
——突出“稳”,长短相济提升内在稳定性。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针对性监测监管,特别是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大货币政策新工具,促进A股市场企稳回升。“中央的政策改变了市场预期,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华生认为,9月下旬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核心症结问题,且相互交叉配合。
——聚焦“投”,全面深化投融资改革。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五个必须”,其中之一是“必须始终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助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从督促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有序开展现金分红、积极实施增持回购等方面努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信证券表示,这将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提供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着力“引”,强化监管合力,吸引更多长钱入市。针对A股市场存在的“长钱不足”“长钱不长”老问题,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9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发力。近期,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并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不少险资机构正推动落实长周期考核机制。“让长钱‘愿意来’‘留得住’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目前,政策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还需要在加强跨部门协调、推动政策尽快有效实施等方面下功夫。”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
——抓实“严”,持续净化市场投资环境。针对财务造假等市场顽疾,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着力强化行政、民事、刑事“三位一体”惩治体系。证监会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今年前10个月查办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彰显了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有助于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
“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政策紧扣‘稳市场’发力,推动市场建设从之前过于注重融资转向促进投融资平衡,加强投资端建设,着力解决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这些无疑有利于夯实市场健康运行的制度基础,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更加稳固。”田轩说。
增量资金布局 并购重组活跃
在政策强力推动下,A股市场呈现出诸多新变化。
“今年的行情让人难忘。前面八个多月市场低迷,信心跌入冰点,市场每日成交额一度跌破5000亿元。9月24日以后,行情反转,老股民活跃起来了,身边不少朋友陆续入市了,市场日成交额还创下了约3.5万亿元的最高纪录。”个人投资者王朴的观点颇有代表性。
成交活跃的背后是资金面出现积极变化,多路增量资金入市。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实施以来,A股资金供需出现三个变化:一是融资余额提升,反映交易性资金活跃度提升;二是被动基金规模扩张;三是中小投资者定价影响力提升。
从融资余额看,其连续多周增加,创出近几年新高。截至12月20日当周,A股市场融资余额约1.88万亿元。
从ETF看,机构报告显示,全市场被动基金投资的股票规模攀升至3.24万亿元,超过主动基金投资的股票规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发布的中证A500指数大放异彩,在约3个月时间里已有40多只相关基金成立,规模合计超3000亿元,规模增长迅猛。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入市。
从投资主题看,市场热点涌现,板块轮动加快,但红利主题基本上贯穿全年,这与监管部门大力推进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密不可分。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现金分红6441亿元,新增披露回购方案1360单,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宏观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范式从追求高成长性转向有稳定回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华安基金认为,中长期看,长期利率中枢或保持下行趋势,进一步凸显“低估值、高股息”红利资产在战略配置中的重要性。
产业资本加力布局。9月下旬,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购一跃成为市场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并购六条”发布以来,3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呈现出硬科技企业并购活跃、央国企重组整合提速、券商合并浪潮再起等特点。
“并购仍将是生物医药、证券、传媒等多个行业的主线。”不少券商机构在年度行业分析报告中如此判断。在政策面上,京沪深等多地出台支持并购重组的举措。《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当然,市场“稳”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华生强调,改善经济基本面及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是股市走好走稳的基础。
持续壮大“长钱”力量
“稳”仍将是明年资本市场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诸多机构表示,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特别是国际经贸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升温的可能性大。这将对资本市场稳预期、稳资金带来扰动。对此,监管部门已释放了未雨绸缪做好应对的信号。
证监会表示,提升市场监测、预警和应对的前瞻性、主动性,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管;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落实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政策托底有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更重要的则是以改革促稳定。其中,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壮大长期资金力量是重点任务。
在投资端建设上,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等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大力引导各类公募基金、资管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丰富产品类型;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主观能动性,压实做好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主体责任。
“从市场资金流动看,近期个人投资者、融资资金及外资机构净流入规模均有所增加。2025年,全球资金的再配置有望给人民币资产带来增量新活力。”申万宏源董事长刘健说。
在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方面,落实好长周期考核机制是当务之急。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建议,进一步放宽部分长期资金权益投资比例限制,优化集中度要求,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升长期资金入市的灵活性和效率;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扩展衍生品种类,降低衍生品交易门槛,优化交易机制,提高中长期资金的参与度和配置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股权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要求以及引导股东治理优化等措施,提升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为长期资金提供更加透明和高效的投资环境。
在融资端方面,应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强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功能分工,优化板块间协同机制,为初创型、成长型和成熟型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优化再融资与并购政策,为科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提供便利。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不少机构投资者看来,明年稳增长政策强度将显著提升,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这将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夯实基本面支撑。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长期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