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改革开放之“势”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以转型升级之“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科技创造向“新”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更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我国同时也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3.3%、48.8%、40.0%和39.4%。
赢得先机、取得优势,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
研发经费投入成倍增长,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备案的各类创新主体超19.3万家,其中75%以上为民营企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樊继达认为,面向未来,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可有更积极主动的作为。其中,应强化科技领军企业主导地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拓展创新深度,构建同企业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支撑体系。
低碳转型逐“绿”前行
近年来,我国加快低碳转型,美丽中国建设开启新篇章,绿色生产力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8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洁能源发电,中国能源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介绍。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8%,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石横特钢是山东省建筑钢材最全的钢铁企业,作为首批国家绿色工厂,公司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废气治理设施100余套、噪声治理设施300余套、水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系统40余套,实现了固体废物100%综合利用合规处置。
低碳转型,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目前,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绿色产品近3.5万个,各行业、各地区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培育绿色生产力必将带动绿色低碳投资的新需求。”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表示,各地通过创新绿色投融资手段,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绿色投融资需求,增加绿色金融市场供给,促进产业绿色发展,还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绿色低碳项目的吸引力,从而带动更多投资供给。
对外贸易顺“势”而为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10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连续七个月保持增长。前三季度累计出口规模达到了18.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了6.2%,增速比最近10年同期的平均增速高了0.5个百分点。
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生产企业,工人们正争分夺秒地生产游戏手柄。这家企业的产品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跟以往相比,今年国外客户不仅要求交货周期更快,对新品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持续开拓新兴市场,外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根据各经济体发布的最新数据初步测算,我国整体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等实现较快增长。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不断开拓新兴市场,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增强。比如,全球最大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近日在江苏南通成功出口,单价超过百亿元,按排水量计算,相当于5艘航母的排水量,这代表了全球海工装备的最高水平。外贸方式新动能加速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接续发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实现进出口稳增长是有基础、有支撑的。”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