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会长李振生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市场的发展,面对当前的市场下行压力,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有力措施。此外,作为助力车市增长的重要成员,本次大会还发布了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诚信经营示范企业,同时公布了北京市二手车经销企业50强名单。
密集政策助消费升温
2024北京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均已发布地方置换补贴标准,其中置换新能源车型平均补贴约1.5万元,置换燃油车型平均补贴约1万元。
“车市向好的背后离不开政策强力扶持,今年7月更新政策后,车辆报废更新的日均申请量在1万份以上。”徐长明表示,在中央报废更新政策和地方置换更新政策的拉动下,预计将拉动超150万辆销量。其中,报废更新将拉动100万辆,地方置换更新拉动50万辆,高端与低端车型均会受益。
国家打出拉动汽车消费“组合拳”的同时,各地方在积极落实相关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同时,也相继推出各地的“加磅”利好政策,加速释放汽车消费需求。
以北京为例,今年以来,北京市商务局会同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等8部门共同研究制定《2024年北京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为消费者提供具体的补贴政策。随后,北京市发改委及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关于《北京市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此外,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支持个人乘用车置换更新,个人消费者转让北京市注册登记在本人名下一年以上的乘用车,并在北京市销售企业新购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为每辆车1.5万元。
多重利好推动下,北京市的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北京累计交易新车55.66万辆,同比增长1.13%;进口车交易量为2.96万辆;新能源汽车交易量为27.89万辆,同比增长27.51%,占新车总交易量的50.11%。
二手车经纪公司加速转型
目前,国内车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因此刺激新车消费市场外,如何在二手车市场寻求增量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二手车累计交易1771.39万辆,同比增长5.74%,累计交易金额达1.17万亿元。
国家政策指导下,北京市也针对二手车市场落地多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二手车经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2023年11月1日—2024年10月31日期间二手车经销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给予其二手车经销额0.5%的资金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据了解,目前二手车市场分为两类经营主体:一类为以经销商集团、车企二手车业务为核心的经销公司;另一类为以个体为主的中小型二手车商经纪公司。而国内二手车发展多年,依旧存在“散乱小”的问题,因此鼓励二手车从经纪企业向经销企业转型成为规范行业、让二手车市场逐渐壮大的关键。“为协助政府全面实施政策,协会依据通知要求完善‘北京支持经销企业发展资金申报系统’。”李振生表示,为保证企业便捷完成在线申报流程,协会组织了两场专项操作指引培训。据统计,政策执行期间,共有234家企业递交补贴申请,涉及车辆超4.4万辆,累计销售总额达53.81亿元。
此外,李振生透露,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和实地走访,深入阐释企业合规经营、开展经销业务的重要性,这些举措加快了经纪公司的转型步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9日,北京市已通过商务部业务系统备案的汽车流通经营主体达1742家,同比增长138家。
培育内生力突破平台期
诸多利好政策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预测,继去年国内车市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后,今年汽车产销规模将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
国内车市销量进入高位运行区间,对于明年的车市走势,徐长明认为:“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波动式缓慢增长阶段,目前处于第一个平台期上升期。”
今年12月,国家“报废更新”和各地以中央资金支持为主的以旧换新工作都将截止,外界也在呼吁政策延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方面提到,目前以旧换新政策旨在对2015—2020年期间燃油车巅峰期保有量的更新消耗,但半年时间不足以消耗上亿辆规模基盘。
国家发改委则提出,针对“两新”(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下一步安排,一方面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政策举措,待履行相关程序后适时公开发布,持续以“两新”政策推动群众受益、企业获利、经济向好。
“在保持政策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市场内生动力。”在谈及明年汽车市场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沈进军表示,如今汽车市场靠资源扩张时代远去,深耕服务已成为车企与经销商的必修课,同时要深度理解和顺势打造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的新模式,以营销创新,借助金融工具,提升渠道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与渠道竞争力,李振生透露,在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明年的规划中,将根据会员的需求,定制化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会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还将通过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会还将积极收集会员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建立有效反馈机制。”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