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标志着春季的中分点,是春季九十天的中点,也是春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春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春季的分界点,在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之后,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逐渐变暖,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分也是我国农耕播种繁忙的时期,人们开始加强田间管理,蓄水保墒,准备播种。
春分这一天,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其中最有名的是“竖蛋”,春分竖蛋,也称立蛋,是一项有着4000年历史的传统游戏,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这个习俗不仅增加了春分的趣味性,也寓意着春天的来临。
另一个有趣的习俗是放风筝,春分时节,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人们放飞风筝,享受春天的阳光和微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春分还有着丰富的天文和气候变化意义,春分这天,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地球的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所以更容易将鸡蛋竖起来,春分也是春季物候变化的重要时期,可以指导人们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提前做好准备。
春分是一个标志着春季中分点的节气,有着丰富的天文、气候变化意义和有趣的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标签: 生活百科